今秋喜獲豐收的海口蜜柚。
最近一段時間,海口市瓊山區紅旗鎮道崇村黨支書吳海山特別忙碌。他正奔波在海口、儋州、臨高等地的蜜柚種植基地和銷售市場。再過一年,道崇村種植的2000余畝蜜柚就要掛果了,吳海山打算提前做“功課”,為明年的豐收做準備。
2014年,超強臺風“威馬遜”橫掃海南,道崇村村民賴以生存的1600余畝橡膠損毀殆盡。為尋找新的替代產業,吳海山自掏腰包外出考察,想找到一個更適合發展的產業。
“芒果、荔枝、龍眼、檸檬等都考慮過,但最終選定了蜜柚。”吳海山說,他先后到海口、儋州、臨高、五指山等地的蜜柚基地考察,發現蜜柚易種易管,技術要求不高,抗風能力強、耐儲存,市場行情好且海南上市時間比內地早一個月左右,潛力很大。
他在網上查詢到,三紅蜜柚不僅果型美麗、品質更好,也更受市場歡迎,于是立即前往盛產三紅蜜柚的福建省平和縣考察。“人家一個縣,就種了130多萬畝三紅蜜柚,市場價賣到60元一個仍不愁銷路。”吳海山心情很激動,信心更足了。
他算了一筆賬:三紅蜜柚種植后第五年可進入豐產期,單株產量可達200斤,按畝均50株算,畝產可達1萬斤,按當前的市場價格,畝產純收入輕松過萬元。“蜜柚產量還會隨著樹齡增長,是名副其實的‘搖錢樹’。”
當年10月份,吳海山組織村干部、村民代表赴平和實地考察,拍了大量圖片、視頻,并帶回數百個柚果分發給村民品嘗。
2014年11月底,道崇村種下了首批300畝蜜柚樹。為了推動蜜柚標準化生產,今年6月,吳海山又發起成立了道道紅蜜柚專業合作社,道崇村委會爾裕村48戶農民全部入社。如今,爾裕村蜜柚種植規模達1250畝,爾裕蜜柚種植基地已成為省級農業標準化產業園。
如今,道崇村蜜柚種植面積已達2500畝,村民們在果樹行間套種淮山、菠蘿、地瓜、沙姜、芝麻等短期作物,以短養長。“再過一年蜜柚就可收獲了。”吳海山說,盡管自掏腰包考察花了3萬多元,但現在回想起來,“這錢花得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