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商務部:前7月進口乳品價格平均降低12%

   日期:2016-09-2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89    評論:0    

9月20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回答進口乳制品沖擊國內市場的問題時表示,由于原料價格、養殖成本和生產效率等方面的差異,使用國內原奶加工的各種乳制品的成本高于進口同類產品。今年前7個月我國進口的乳制品價格平均降低了12%。

  嬰幼兒奶粉進口逆勢增長

  沈丹陽表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進口乳制品138.3萬噸,同比增長29.1%;進口總額39.6億美元,同比增長13.5%。前7個月我國進口乳制品大幅增長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去年同期進口基數較低,二是國內外差價大,三是消費者對國產制品信心還稍顯不足。

  2015年受經濟下行、消費減少影響,國內乳品庫存增多,進口量明顯下降,導致今年進口增幅比較明顯,但跟2014年同期相比仍略有下降。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進口乳制品總量178.7萬噸,同比下降7.6%;進口總額56.5億美元,同比下降29%。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乳制品進口整體放緩的情況下,嬰幼兒配方奶粉等的進口量卻在逐年增長。海關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17.6萬噸,增長幅度達45%;總價值達24.7億美元,同比增長59.5%。

  根據中國奶業協會發布的報告,2015年我國進口數量最大的前4種乳制品分別為大包粉、成品液態奶、乳清粉和嬰幼兒配方奶粉;而進口額最大的前4種乳制品為嬰幼兒配方奶粉、大包粉、乳清粉和成品液態奶,占比分別為43.7%、26.7%、9.3%和8.6%。

  中國奶業協會秘書長谷繼承表示,今年1-6月,進口乳制品的增長并沒有放緩,這也是造成我國上游乳企生存困難的直接原因。

  低價進口乳品沖擊國內上游乳企

  在造成進口乳制品增加的三個因素中,價格無疑成為關注焦點。

  據沈丹陽介紹,今年前7個月我國進口的乳制品價格平均降低了12%。由于原料價格、養殖成本和生產效率等方面的差異,使用國內原奶加工的各種乳制品的成本高于進口同類產品。

  數據顯示,進口大包粉到岸價格長期保持在1.5萬-2.5萬元/噸,而國內乳品企業使用生鮮乳的成本在3.3萬-3.5萬元/噸,價格相差近一倍。低成本也驅使大量國內乳企選用進口大包粉加工奶粉,而放棄收購鮮奶,一些液態奶也受利益驅使偷偷使用復原乳而不標注。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宋昆岡曾指出,“我們的奶價全球最貴”,加工成本、員工工資、管理費、檢驗費等居高不下。在此驅動下,不少乳企出海布局。一位大型乳企負責人透露,在大洋洲生產一罐奶粉運回國內即使算上關稅成本也比國內少很多。

  而原奶價格的競爭劣勢在國內上游乳企的業績中體現得更為明顯。大型上游乳企現代牧業今年上半年營收同比下跌8.8%,凈利-5.6億元,首次出現虧損。現代牧業將虧損主要原因歸結為進口大包粉及復原乳的沖擊,導致其上半年生產的原料奶中有11%被噴制成粉,同時需要控制奶牛數量。

  競爭劣勢也使得我國原奶收購價格走低。中國奶業協會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原奶價格低迷,10個主產區全年平均價格為3.45元/kg,同比下降14.8%。2008年以來,生鮮乳價格年均漲幅3.1%,小于牛奶零售價格年均6.9%的增幅。

  沈丹陽表示,乳制品屬于自由貿易項下的產品,進口主要取決于市場需求和國內同類產品的競爭力。要解決我國乳制品行業面臨的問題,還需要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產品質量,增強消費者信心,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