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期5天的2014年第五期全國農牧漁業大縣局長輪訓班在湖南長沙開班,來自甘肅、湖南、海南和新疆等地的國家優勢種子生產基地縣農業局長、縣種子管理站站長,以及農業部系統干部參加了輪訓,培訓班期間共組織專題講座、案例分析及分組研討10余場。
湖南是種業強省,擁有全國種業骨干企業綜合排名第一的袁隆平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全國最大的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同時也是全國種子管理體制改革中第一個成立省種子管理局的省份。輪訓班上,湖南省種子管理局局長周志魁以該省推進制種產業發展的實踐經驗為題,為學員們作了一場精彩的案例分析。對學員普遍關心的制種產業監管問題,周志魁提出應該推行“兩步”管理,強化生產源頭監管;加強“過程管理”,確保種子質量安全;強化市場監督,嚴厲打擊涉種違法行為。
如何聚集發展優勢,轉變生產方式,建設高標準“四化”基地,是學員們最關心的問題。甘肅省臨澤縣農委主任李長秀與其他學員們分享了臨澤的經驗。臨澤縣自然條件優越,是全國最佳玉米制種區域之一。該縣一項基地建設的新做法激發了學員們的興趣,即制種企業嘗試把部分土地返租給農民,土地返租后由企業統一規劃管理,標準化生產,待驗收合格后再由企業付給農民合理報酬;整村流轉土地建設基地的村干部,可以返聘為基地管理人員,起到基地“車間主任”的作用。
湖南省懷化市是農業部認定的國家級制種基地市,該市農業局局長舒福北介紹了懷化制種基地建設的經驗,他認為基地建設重在資源整合,應整合基地資源,形成分散基地向規模基地集中;整合種企資源,減少企業數量,增加制種面積;整合部門資源,形成多元投資機制。
分組研討中,各地學員就制種基地建設、制種機械化生產、制種保險制度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學員們普遍反映,當前制種基地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社會化服務水平不高,呼吁增強政策引導性、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如何提高制種機械化水平是學員們關注的焦點,分組討論中,不少學員反映制種機械在設計上存在針對性不足的問題,另外一些制種機械未納入農機補貼,認為烘干、授粉等機械也應納入補貼范圍或開設專項補貼資金。
制種是一個風險性很大的產業,其成本遠大于作物種植成本。分組討論中,不少學員提出應該盡快出臺種業政策性保險,以適應制種產業特征。
培訓班結束后,學員們表示此次培訓中所安排的專題講座、案例分析和專題研討,就像豐富的組合大餐,將為種子生產基地縣進一步推進種業發展提供巨大能量。學員們將以輪訓班為契機,立足現有基礎,學習先進經驗,進一步提高種子產業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