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最大的草原牧區,內蒙古擁有天然草場面積8667萬公頃,是全國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然而,傳統可抵押工具的缺乏一度使擁有廣闊草場資源的內蒙古企業面臨“融資難”的問題。
近日,中國網財經記者在內蒙古牧區走訪時了解到,在很多銀行對養殖業敬而遠之的背景下,中信銀行逆勢而為,創造性地采用“存欄泌乳奶牛抵押”的方式,為種牛公司犇騰牧業授信1.5億元。
中信銀行認為,對部分內蒙古企業來說,核心資產就是規模化的牧場和奶牛。
中信銀行呼和浩特分行相關人士對中國網財經記者介紹道,2013年初,分行經實地考察發現,犇騰牧業作為蒙牛、伊利兩大乳業集團的原奶供應商,牧場資源優勢明顯、主營業務突出,雖缺乏傳統的房地產抵押工具,但其核心資產牧場和泌乳奶牛價值不菲。“2013年前后,一頭泌乳奶牛價格在2萬元左右,犇騰牧業當時奶牛存欄數為1.5萬頭,市場價值就是3個億。”中信銀行方面稱。
事實上,出于對生命周期風險的擔憂,很多銀行當時對養殖業望而卻步。不過中信銀行方面則表示,一方面犇騰牧業的母公司賽科星是內蒙古規模最大的種牛公司;另一方面泌奶奶牛在貸款期間會通過保險控制風險。中信銀行方面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指出,一旦出現諸如瘟疫等特殊情況,保險賠付金額將能夠覆蓋損失。
在與中信銀行呼和浩特分行合作后,犇騰牧業快速增長,在一年多的時間中,該公司的奶牛存欄量就增加到了4萬頭,公司資產總額也增長到了15億元,年銷售額近3億元,利潤近3500萬元 ∧騰牧業的母公司賽科星也于去年11月登陸新三板并入圍創新層。
中信銀行方面透露,在犇騰牧業經歷快速增長期后,活體抵押的模式受到很多商業銀行的關注,這種模式目前也仍在擴展。目前,中信銀行采用生物活體抵押方式所扶持的民營企業已經達到四家,綜合授信4.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