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4日從青海省水利廳獲悉,青海省新增農田高效節水灌溉面積為64.30萬畝,改善農田灌溉面積157.42萬畝。通過節水,青海省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2011年的0.409提高到2015年的0.489,畝均用水量下降20%左右。
青海省水利廳農村牧區水利處副處長谷建偉介紹,青海省處于干旱半干旱地區,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通過農田水利工程的實施,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尤其是微灌、管道灌溉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加快了傳統農業向現代高效農業的轉變,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的轉變,項目區群眾的用水觀念和節水意識明顯增強。
位于中國“聚寶盆”柴達木盆地東北部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平均海拔2980米。海西州水利局總工程師賈福宏介紹,由于德令哈地區水資源短缺,農業用水占全社會用水的88%左右,“農業節水潛力巨大。”
賈福宏說,2008年,德令哈市推進高效節水示范項目,2009年開始大面積推廣。截至目前,德令哈市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4萬畝,相對項目實施前,德令哈市每年至少節約2億立方米水資源。
德令哈市新堉種植示范園區專業合作社副總經理胡育文告訴中新網記者,合作社的溫室中,除種植果樹的溫室采用畦灌外,其余484座溫室灌溉均采用膜下滴灌技術。
“相比起常規的畦灌和漫灌,膜下滴灌技術要節水40%以上。”胡育文說,合作社通過廣泛應用膜下滴灌節水技術,經測算,年節水量月160萬立方米,年節約人工約2000人次,年增加綜合效益約268.4萬元。
谷建偉告訴記者,過去五年,青海省累計落實農田水利建設資金36億元。截至目前,青海省累計建成各類農田水利設施8萬余處,該省881萬畝耕地實現保灌面積389萬畝。
谷建偉說,“十三五”時期,青海將投資24.19億元,計劃對青海全省52處中型灌區、98處小型灌區進行節水配套與改造,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項目69處、新建飼草料地51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