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門源縣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的工作主基調,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攻堅克難,農牧工作亮點紛呈。
一、培育特色產業,推進產業化進程。以“穩糧油、抓草業、擴蔬菜、增特色”的總體思路,加快推進農牧業產業調整步伐。今年,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44.4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9.8萬畝、油料作物13.23萬畝、其他作物11.4萬畝。在泉口、東川等鄉鎮打造門源高原萬畝蔬菜基地。20多種果蔬的種植填補了門源縣無規模化、設施化種植果蔬的空白。
二、合理劃分功能區,構建農牧結合格局。結合畜牧業發展實際,門源縣突出區域特色,把發展特色種養業作為增加農牧區群眾收入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初步形成了皇城、蘇吉灘鄉天然草原放牧與半舍飼養殖結合的半舍飼養殖區,其他鄉鎮牛羊短期育肥、奶牛、生豬養殖為主的農區畜牧業舍飼養殖區。今年,落實60萬元新建規模養殖場2處、10萬元標準化牛改點1處。完成以西門塔爾肉牛為主的牛改1500頭,年內有望完成5000頭。
三、科教興農興牧,提高農牧業科技含量。大力推廣壟膜溝播、測土配方、機械化作業、農牧業防災減災等節本增效技術和牦犢牛舍飼養殖、藏系羊“兩年三胎”試驗項目。今年,引進黑青稞、珍珠油杏、加拿大青豌豆等農作物新品種9個。2014—2016年生態畜牧業綿羊“兩年三胎”試點項目,試點綿羊500只,目前進入第三胎產羔階段。開展以皇城鄉、東川鎮、珠固鄉等鄉鎮為主的門源縣2015年藏羊牦牛高效養殖項目工作,該項目高效養殖戶共5戶。
四、探索多元經營模式,推進草產業發展。結合糧改飼發展草食畜牧業試點縣、草牧業發展試驗試點縣項目建設,大力發展飼草產業,有效改善畜牧業生產條件,推行舍飼半舍飼養殖,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全縣規模化飼草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預計飼草產量可達到12.5萬噸。引導全縣18家飼草企業、合作社(家庭牧場)成立了飼草聯合社,實現“三統一”服務(即:統一種植、統一加工和統一銷售),并重點對全縣飼草產業進行市場化管理、專業化運作。目前,已簽訂飼草種植和加工訂單2.7萬畝、銷售訂單0.6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