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寧縣廣發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采訪時,看見10多名社員正在賞心悅目的中藥材展示田里清理雜草,淡淡的藥香撲鼻而來,沁人肺腑。今年,寧縣把中藥材產業列入后續產業,采取合作社帶動農戶、大戶帶動一般農戶、企業訂單合同種植的方法,增加群眾收入。
針對中藥材生產存在著品種繁雜、種植分散,規模小,產量低等問題,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及時開展對中藥材品種研發和新技術探討,在瓦斜鄉原溝村租用土地5畝,同廣發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建立了149種中藥材展示田,建辦中藥材展示室2間,展示72種中藥材藥用部分及種子,每年引進中藥材新品種5個以上,建成中藥材培訓室2間,每次培訓50多人,開展了不同種植模式試驗及野生藥材家種馴化,建立了中藥材種植技術實地培訓基地,帶動原溝村每年種植中藥材1000多畝,瓦斜鄉種植中藥材3000多畝。
一花引來百花開。示范基地建設使中藥材邁向高效優質發展軌道,全縣以示范點建設帶動中藥材發展,建成中村鎮喬家500畝牛蒡子示范點及150畝黃芪示范點,南義馬泉300畝板藍根、柴胡、生地示范點及200畝油用牡丹示范點,瓦斜鄉原溝中藥材試驗示范基地,早勝樊村200畝金銀花示范點,金村南堡千畝香紫蘇示范點,九峴鄉馬洼千畝紫蘇示范點,太昌北國春百畝油用牡丹示范點,中村鎮中村果豆藥套種180畝柴胡示范點,中村儉底120畝山地白芍示范點,焦村吝店百畝黑枸杞百畝以上示范點10個。
據了解,全縣今年大面積推廣地膜覆蓋、機械采收、果藥套種、糧藥套種、豆藥套種、藥材移栽技術、苗栽技術等多項技術,種植各類中藥材6.16萬畝,預計可為群眾增加經濟收入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