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熱的夏日早晨,六點鐘光景,河北省故城縣龍琪種植合作社的杜留雙望著眼前1200畝良田,不禁想起多年前在自家責任田里起早貪黑勞作的情景。那時,每家每戶都按人頭分到幾畝地,整個家庭的大部分精力都傾注在田地里——打井、購置提水設備,還要購置拖拉機、三輪車等農機具。只是這些固定資產的投資就要兩萬多元。
2013年,在國家出臺土地流轉的好政策下,杜留雙多方咨詢、幾經考察,一舉流轉了300多畝土地。地變多了,以前的耕作、灌溉方式也要相應改變。那一段時間,杜留雙不是扎在地里實地考察,就是獨自一人在家冥思苦想。2014年,杜留雙參加了故城縣農牧局組織開展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在那次培訓上,她認真聽取專家授課,努力學習新知識;去外地農業示范區參觀,不斷開拓視野。一年來的疑惑開始化解,更加堅定了杜留雙創業的信心和決心。回來后,她一鼓作氣在西半屯鎮東橋村流轉了1200多畝土地,正式成立了龍琪種植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了,逾百萬元的投資花光了杜留雙的多年積蓄,甚至還讓她欠下了不少外債。但此時的杜留雙就像一個愈戰愈勇的水手,什么狂風巨浪都不能阻止她的前進。2014年,龍琪種植合作社的小麥和玉米畝產分別達到了500公斤和700公斤,糧食總產達到了1400多噸,杜留雙也被評為了當年的種糧大戶。
第一個浪頭戰勝了!杜留雙參加了農業部舉辦的“全國種糧大戶帶頭人培訓班”之后,帶著從其他省市種植大戶身上學來的經驗,跑遍了農牧、水利、農工等多個職能部門,為合作社爭取現代農業急需的政策扶持和幫助。2015年,在故城縣農牧局的幫扶下,龍琪種植合作社全部實施了水肥一體化微噴灌溉項目,并購置大型農機兩臺、中型農機3臺。隨即,合作社又新建了兩個萬余平方米的曬場,解決了糧食的存放問題。
從此,龍琪種植合作社走上了良性發展的康莊大道。合作社的工作人員全部是雇用當地有名望的種田能手,他們對莊稼有著天然的深厚感情。土地流轉后,他們一下子失去了情感依托的對象,這時候杜留雙向他們伸出了橄欖枝。在合作社上班后,這些種田能手既能繼續自己與土地的“情緣”,又可以擁有一份不錯的收入。
若你在合作社里走上一圈,問問鄉親們對杜留雙的印象,得到的評價肯定是:“致富不忘老百姓”“有干勁,人靠譜,從來沒拖欠過一分錢”等。質樸的鄉親們紛紛用心中最真誠的話來夸這位“種地能人”“巾幗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