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信科技 養雞合作社幫社員四改雞舍

   日期:2016-09-0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87    評論:0    

今年夏天,在一個建了28年的農房里,只有初中文憑的56歲農民莊會樹說出了這樣一句話:“知識和科技是推動農業發展的根本力量。”

  莊會樹是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大店鎮后王家莊村農民。他養雞30多年,現在建有自己的養雞合作社,擁有占地600畝的農業科技示范園。

  110元學來的技術

  1982年,年輕的莊會樹走上了老一輩當地農民曾走過的路——闖東北。在東北干了半年建筑,他掙回來一臺29元的收音機和110元錢。在收音機里,他聽到安徽一個叫曹胤祥的年輕農民,靠養雞成了萬元戶。

  1983年春天,他坐火車,坐汽車,兩天后來到了安徽省休寧縣當時名叫梅林公社侯林大隊的村子。

  “那時,曹胤祥養著6000只蛋雞,”莊會樹說,“來學習的人太多了,他周圍的鄰居家都開著招待所,為各地趕來學習的農民提供食宿。”曹胤祥不收學費,莊會樹就買了一箱啤酒上門。學了半個月再走進家門時,他口袋里只剩下2元錢。

  這一年秋天,莊會樹結婚。當地風俗,新上門的媳婦要磕頭,長輩掏磕頭錢。在那個貧困的時代,當地以這樣的風俗,為剛結婚的年輕人籌集一小筆成家立業的資金。

  新媳婦磕頭掙了100來元錢。拿著這些錢,1984年春天,他到當地孵化小雞的農民家里,偷著學會了孵化技術。莊會樹的二姨家有幾只當時很好的蛋雞品種,他就把雞蛋全要過來。到這年秋天,他的蛋雞養殖已經發展到800只的規模,他也因此被選上縣人大代表。

  可此時他手里已經一分錢也沒有了。他給縣長、財政局長寫信求助。有關部門考查了他的養雞場后,當場批給他6000元的無息貸款。到1987年,莊會樹養了1000多只蛋雞。當時,一只蛋雞一年能給他帶來15元的純收入,他成了當地有名的萬元戶。

  4次墊資幫社員改雞舍

  1988年,養蛋雞的農民越來越多,養殖收益下降。這一年,莊會樹投資3萬元,建了9間肉雞養殖大棚。

  肉雞出欄快,收益高。他覺得這是當地農民致富的好辦法,就發展代養戶。到2008年,莊會樹的代養戶們一年能出欄肉雞800萬只。

  在30多年的養雞過程中,最讓莊會樹津津樂道的,是他幫助社員(包括代養戶)四改雞舍。農民養肉食雞,最早是用在地上建起的弓棚。當地不少農民種植大棚草莓,整個夏季大棚閑著。莊會樹就幫助農民把草莓大棚改造一下,夏季養雞,一個棚一年能增加二三萬元的收入。

  草莓大棚用的是草苫子,夏季刮大風時,容易被刮壞、刮走。莊會樹讓農民用氈苫子代替草苫子。

  用草莓大棚養雞,只有夏季一茬;自建的養雞弓棚保溫性能差。莊會樹引導農民改建養雞板棚,實行網養。

  2010年,莊會樹又引導社員,在大棚內實行籠養。“把肉雞養殖迅速推向尖峰。”莊會樹說。

  改造一個棚,從開始的幾百元錢,到現在的幾萬元錢,莊會樹采取的辦法是由他向養雞農民提供材料,等農民養雞賣了錢,再逐步歸還材料費。莊會樹說,農民想加入合作社跟著他養雞,手里一分錢沒有也行,只要有建棚的2畝地,建棚材料、雞苗、飼料、防疫等,他都可以先提供,掙了錢分四五年還清即可。

  莊會樹說,這些年走過來,覺得知識和科技對自己的幫助最大。“人是在不斷學習中才能進步的。”他說。

  快評

  搞農業學科技勁頭不能丟

  回頭看看改革初期農民身上巨大力量的來源,可以說主要有兩點,一個是政策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一個是知識和科技推動了農業生產力。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山東的很多農村辦起了夜校,田間勞作一天的年輕農民,晚上匆匆吃口飯就往夜校里跑。當時,仍然貧困的農民,靠一分一毛攢下的錢訂報紙、買書籍。那時,在沂蒙山區,男青年去相親時,不管是否識字,都要在上衣口袋上別支鋼筆。因為當時的農民普遍認為,知識代表了能力。

  這二三年,記者采訪過一批正在或想要大規模經營農業的人,但在與他們交談中,說起影響他們事業成功與否的,都說是資金、政策還有社會關系,鮮有人提到知識和科技。其實,現代規模農業的駕馭者,必須是知識和科技武裝起來的人。中國早已過了在街頭修個自行車便能富得轟動一方的時代。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