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款蔬菜都有哪些?
2016年4月19日,接上級指示,臨安被列入G20杭州峰會蔬菜的供應地。
臨安市農業局隨即組織人馬,兵分數路,翻山越嶺,物色光照條件最好、空氣最清新、土壤最肥沃的蔬菜基地。經省市農科院實驗中心技術專家聯合考察評估,最終5個地處高海拔地區的基地從臨安全市107個蔬菜基地中脫穎而出,被選中為G20峰會供應蔬菜,它們是:海拔700米的臨安浪源高山蔬菜專業合作社、海拔1000米的上溪慧琴蔬菜專業合作社、海拔760米的照亮蔬菜專業合作社、海拔300米的清涼峰綠源蔬菜專業合作社、海拔1000米的金梓家庭農場。
5月29日,按照“一品一方案”的要求,三級專家最終決定在臨安生產8款目前全省最優良的蔬菜,供應G20峰會。分別是:“杭椒1號”小尖椒、“浙雜503-C錢塘旭日”紅番茄、“杭雜5號小橘黃”小番茄、“杭雜502小粉紅”小番茄、“杭茄2010”茄子、“五星”黃秋葵、碧翠19號水果黃瓜和“博美518號”普通黃瓜。
后又經省市蔬菜產業管理、栽培、植保等方面的專家按質量、外觀、風味等幾個緯度聯合評審,層層把關,在距峰會99天時,臨安峰會食材保供方案得到一致通過。
殺蟲除草防澇抗旱都是頂尖技術
緊接著,臨安蔬菜保供團隊成立,每個基地配置三名監管員,分別由杭州市農業局、臨安市農業局、所在鎮各出一人組成。同時,圍繞用品采購、田間管理、農藥安全使用、產品質量安全、產地環境監察保護、產品采收等制訂了9項管理制度。
這其中,打農藥是最嚴苛的。什么時候打,誰打,打了多少,都要詳盡記錄到農事日志里存檔。除了精準施藥,基地周邊的農作物殺蟲也實施嚴管。有的在基地四周修筑20多米高的隔離擋墻,防止鄰地有農藥飄過來;有的基地干脆連周邊作物的除蟲也給包了,一律用基地專用的“高效雙低農藥”。
至于除草劑,那是一丁點都不能用的,一律用黑膜覆蓋防草技術。在黑膜上扣一個洞,只讓蔬菜長出來,野草們在黑膜底下見不到陽光,自然難成氣候。
還有防蟲燈,也是“高配”。標準菜地每50畝一盞防蟲燈,菜地里加密到每30畝一盞。這還不夠,每塊菜地里還加裝了防蟲網。
5-8月,正是臨安臺風和局部暴雨高發的季節,為了讓特供蔬菜生長無憂,菜地武裝了最精良的防風、防澇、防旱裝備。五個基地全部用上最結實的大棚支架,可以抵御10級大風;每個基地都配備了專用蓄水池,采用微滴灌設施澆灌。今年夏季后半程,臨安大旱,正是因為配備了專用蓄水池,采用微滴灌,才使得生產過程無憂。
為了方便運輸,確保蔬菜新鮮運抵,幾個基地還澆筑了運菜專用道,建起了冷庫,購置冷鏈運輸車……
進倉前,每箱菜都要過安檢
8月1日,直供蔬菜生產進入最后“決戰”階段。事先選派的15名監管員,開赴5個基地,開展駐點管理,吃住在當地村民家。8月,正是驕陽似火的季節,“這一個月時間里,我天天都要上山巡視,一趟下來,要走好幾公里。峰會一結束,個個染上了‘高原紅’。”王高林笑言。
8月26日,首批蔬菜啟供。清晨5點半,工作人員就山上采摘。9點左右,蔬菜陸續下山。它們先被倒在不銹鋼操作臺上分揀,品相不好的、有蟲口的、太老的、太嫩的、太胖的、太瘦的,都要剔除。分揀員全部穿上工裝,戴上帽子、手套,確保連一根頭發絲也不能掉進去。
分揀完成后,蔬菜被裝箱、過秤、封箱,再貼上條形碼,然后裝車啟運。押運車車廂,上了兩把鎖,駕駛員一把,押運員一把。上鎖后,還貼了封條。到了峰會駐地,進倉前,車輛先經大型掃描儀安檢,而后是押送員安檢。進倉前,每箱蔬菜也都要一一過安檢……
正是每個環節工作人員的辛勞付出和層層把關,換來了臨安直供蔬菜的高品質。
王高林介紹,從8月26日至9月6日,臨安各基地累計配送蔬菜37個批次。峰會檢測機構共進行了30批次的定量檢測,農藥殘留均為零。總倉領導感慨,“臨安特供蔬菜的質量規格已經超出有機食品的生產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