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科技示范戶徐粉林,創建了家庭農場,目前承包1200畝農田,帶動周邊20多戶農戶開展了耕作、機插、收割、烘干等農機作業服務。
一是不斷積累,農機裝備量多質高。徐粉林從事農業種植及農機操作(收割、插秧)等16年有余。從一開始的大同450自走式收割機、東洋手扶式455插秧機開始,到現在自營的家庭農場。通過資金不斷積累,增加機具,擁有自有機械包括洋馬全喂入收割機、洋馬高速乘坐式插秧機柴油版、江蘇900拖拉機、滅茬機、旋耕機、條播機、育秧機、高速三輪噴霧機、高地隙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擔架式植保機械等23臺套,固定資產上百萬元,實現了從收割小麥到犁耕翻秸稈還田到機插秧再到播種小麥全程機械化作業,是本地遠近文明的糧食種植示范帶頭人。
二是加強學習,提升操作技能。他積極參加農機部門舉辦的插秧機、收割機、烘干機等各類技術培訓班,熟練掌握各類農業機械的操作、維護、保養技能、規范操作,作業質量好,贏得村組干部的一致稱贊。2016年累計完成機插秧面積1500多畝,輻射帶動本村機插率達95%以上。
三是適應形勢,創辦家庭農場。通過不斷實踐,他了解掌握了現代種植的重要性,走規模化種植之路,2014年通過土地流轉,新建400畝家庭農場,2016年家庭農場擴大到1200多畝,預計年創造效益100多萬元,周圍農戶也在示范引領帶動下,減輕了勞動強度,增加了收入。高漢村躍進組老田稱贊道:“林豐糧食種植家庭農場種植經驗是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
四是搶抓機遇,新上糧食烘干中心。糧食烘干機的使用不僅可以減少糧食烘干對天氣影響,而且還能夠提高糧食干燥品質,真正達到豐產豐收增加收入的目的。2016年7月份投資110萬元新增糧食烘干機4臺(60噸)烘干房面積900平方米,項目建成后,可以更好的為自身和廣大周邊農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