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自勇在蓮藕地
石泉縣后柳鎮前鋒村一組的費從挽在藕田里忙碌著,這幾天正是除草的時節,他今年將3畝土地以入股的方式流轉給了小尤,對今年的收成充滿了期待。
費從挽口中的“小尤”就是尤自勇,2012年尤自勇從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工程系畢業,進入了一家外資企業工作并任技術經理,工作期間他先后到中國臺灣、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學習先進農業技術。2014年,他辭去工作,在咸陽牽頭成立了旬邑縣興源四季蘋果專業合作社,直接管理果園1000多畝,帶動合作社成員增收200多萬元,掙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人們常說,“走得再遠,家鄉的水還是甜”。隨著閱歷的不斷增長,他萌生了回鄉創業的想法。尤自勇說:“畢業以后,我在一家外企從事農藥、化肥的銷售工作,通過這份工作了解到農藥化肥對人體的危害,就連被農藥污染過的土壤也很難生產出綠色、健康的農產品。想到家鄉的土壤非常健康,又有很好的自然條件,就想要回鄉創業。”
說干就干,2015年,尤自勇主動找到村黨支部,匯報了自己的想法和規劃,并進行了深入交流。經過考察,他了解到前鋒村降家坡的蓮藕品質不錯,鮮食味道甘甜清香,熟食則易燉易熟,一直是當地認可的優質蓮藕。尤自勇覺得從優質蓮藕種植入手,來創辦自己的家庭農場會有一定的市場前景。于是,他做了農業產業規劃,注冊了“石泉縣降家坡六月春家庭農場”。他想從“家庭農場”做起,一步一步來實現自己的創業夢。
然而,創業路上并不平坦,從高薪的外企辭職,尤自勇返鄉開“農場”的消息一傳出,這個世代務農的傳統家庭一下子炸開了鍋,父母覺得“兒子瘋了”。
然而父母的反對并沒有讓尤自勇卻步,他只身一人住進了村委會為他提供的簡陋的宿舍里,潛心研究規劃并付諸實施。第一年,他盯準蓮藕種植加畜禽養殖的方式興辦“農場”,流轉了30余畝土地,利用新型技術種植蓮藕,還養起了土雞和山羊。
功夫不負有心人。專業技術加上他的毅力和決心,家庭農場興辦得很成功,受到縣委、縣政府的獎勵和支持,也得到鄉親們的認可,父母也從反對變為了支持。但家庭農場的成功并沒有讓尤自勇自滿,他想成立自己的公司,樹立自己的品牌。有了這種想法后,尤自勇再次和村黨支部進行商討,村上把他的事跡和想法匯報給鎮政府和包聯的縣房管局,向上爭取政策扶持,而尤自勇的父母也一改求穩怕亂的思想,拿出自己的積蓄支持兒子的事業。
有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支持,尤自勇有了底氣。2016年5月,他利用現有的資金注冊了“石泉縣降家坡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不少村民都樂意將自己的土地流轉給他,自己不僅能在公司干活,還可以照顧到家人。前鋒村貧困戶田駱剛說:“在他這里干活,我一是想學技術,二是以后也想入股搞點啥產業,爭取早點脫貧。”
尤自勇從一個大學生到外企管理人員,再到返鄉興辦家庭農場,辦企業,這其中離不開當地政府和脫貧攻堅包聯部門的支持。尤自勇說:“當地政府給我們營造了良好的創業環境。下一步,我們公司將收集當地特產,進行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爭取早日帶領當地村民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