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中國種子協會青貯玉米分會第二次年會在寧夏召開,會議對青貯玉米的概念分類、發展方向、審定標準以及青貯玉米與下游畜牧產業的對接等等進行了深入思考。
當前,正是農業結構性調整的關鍵時期,今年年初的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加快發展草牧業,支持青貯玉米等飼草料種植,開展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的試點,這為青貯玉米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去年12月9日,中國種子協會專門成立了青貯玉米分會,力圖為“鐮刀彎”地區青貯玉米產業發展提供服務和指導,促進種與養的協調發展。
“這是青貯玉米發展的機遇期,不過,我們也要加強與上下游的鏈接,從農民怎么種,畜牧業需要什么的角度,全方位考慮問題。”中國種子協會秘書長李立秋在會上說:“一個產業要健康發展,必須在產業鏈上找到各自利潤的平衡點,賣種子的、種植的、養牛的都能受益。如果一個環節上價格像過山車,就會損害整個產業。”
在寧夏鈞凱種業有限公司位于吳忠市利通區金銀潭鎮金川辦3隊的科技園里,展示了曲辰19號、京科青貯516等9個青貯玉米品種。記者看到,與普通籽粒玉米不同的是,青貯玉米大多植株很高,這樣以利于提高產量;種植密度很大,因為對玉米棒沒要求,不怕擋光;收獲期也不一樣,8月31日,這片青貯玉米馬上就可以收獲了,但秸稈還是青郁郁的。北京農學院教授潘金豹掰開一個玉米穗,現場講解說:“經過我們反復測試,青貯玉米全株水分在65%的時候,無論口感還是后期發酵都是最好的。怎么判斷65%的水分呢?你看這個玉米粒上的乳線在1/2的時候,就差不多是這個含水量了。”
“我們在內蒙古、新疆、河北、寧夏等地設立展示點,組織實施了青貯玉米品種的聯合展示,現在參加展示的品種有33個,基本代表著我國青貯玉米育種水平。”青貯玉米分會會長丁光省告訴記者:“這些展示點一方面為養殖企業篩選出最適合的優質品種,很好的對接了產業鏈上下游;另一方面,也讓企業對自己的品種在不同區域的表現有更全面的認識。”
據了解,青貯玉米分會成立不到一年以來,已經根據企業育種的需求組成了兩個測試聯合體:一個是東北、華北傾注玉米聯合測試組,由遼寧東亞種業有限公司負責主持,另一個是黃淮海夏播青貯玉米聯合測試組,由河北巡天農業科技公司主持,目前按照測試方案推進,工作進展順利。今年參加聯合測試的單位有34個,參試組合42個,推進了企業的品種審定速度。
會上也對青貯玉米發展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例如青貯玉米審定標準的完善,青貯玉米概念和分類的厘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