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雖說離大閘蟹上市還有一陣子,但平橋區龍井鄉胡溝村的胡振義可閑不下來。老胡養蟹已有9年,自家的100多畝蟹塘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條,眼看又是一個“豐收年”。但真正讓他忙里忙外、牽腸掛肚的,還是他幫扶的8戶貧困戶。他們的大閘蟹長勢還好嗎?又遇上什么新難題沒有?帶著這些問題,胡振義和記者在8月29日走訪了貧困戶。
據龍井鄉宣傳委員介紹,胡振義的洪山湖大閘蟹生態養殖基地位于平橋區龍井鄉胡溝村。在江蘇陽澄湖學得一手養蟹技術的他,2007年回鄉創業,養蟹事業在當地被他做得風生水起。
致富不忘鄉鄰!靠著養蟹先富起來的胡振義,逐漸把目光投向了村里幾戶條件困難的群眾。今年2月,胡振義在鄉黨委書記面前立下“軍令狀”,他要用技術帶領鄉親們一起脫掉貧困“帽子”。此后,每隔幾天去貧困戶的塘邊轉轉,成了胡振義的習慣。哪怕再忙,他也一定抽空去,用他的話說“既然幫了人家,就要幫到底,幫到脫貧為止”。每次去,他總帶上點什么,有時是自己覺得不錯的資料,有時背幾包新進的飼料,最受他“學生”歡迎的,當然還是他這個養蟹的“活字典”。
“老胡對我們可真是掏心掏肺!”提起胡振義,被幫扶的貧困戶李道成連連稱贊,“從征地推塘、放蟹,到咋消毒、配飼料,20畝蟹塘邊的一草、一管、一網,都有他的功勞。”李道成的家庭負擔重,沒有經濟來源,胡振義二話不說就墊了幾萬元讓他先用著。
6月底,遇上了暴雨,李道成的蟹塘被沖垮了,一夜之間,有10畝蟹塘里的蟹跑了個精光。再買蟹苗已經來不及了,去找回跑丟的,更不可能!正當李道成欲哭無淚之時,又是老胡挺身而出,雨勢稍小,就一邊帶他用網圍住蟹塘,一邊講解著下次該如何更好地提前預防,事后又從自家塘里勻了一些蟹苗給李道成。“老李這塘,畝產估計有200斤,一斤能賣60元。脫貧在望!” 一邊查看蟹塘水情,一邊給我們介紹市場行情的胡振義格外高興,技術教得差不多了,一年下來,他卻瘦了十多斤。
依托洪山水庫豐富的水資源和勤勞的雙手,胡振義憑借技術化、生態化、產業化養殖,讓洪山湖大閘蟹成為胡溝村的富民產業,也成為開啟村民脫貧致富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