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標準標志著我國食品中農藥殘留國家標準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對生產有標可依、產品有標可檢、執法有標可判,嚴格監管亂用、濫用農藥,保證“產”出安全食品和“管”出安全食品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推進綠色生產,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新標準在科學性、針對性和實用性上都有顯著提升此次新發布標準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擴大了食品農產品種類。二是覆蓋了農業生產常用農藥品種。三是重點增加了蔬菜、水果等鮮食農產品的限量標準。四是新標準基本與國際標準接軌。
新標準利于我國農藥行業集中度提升
國內現有農藥生產企業2000多家,其中原藥生產企業500多家,農藥類上市公司23家。但各廠商規模均較小,最大的生產商年銷售額尚不足20億元,相對于國內近2000億元的市場而言行業集中度極低。農藥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是企業兼并重組、產品結構繼續調整、園區化布局、樹立農藥品牌的過程。國家工信部發布的“農藥工業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銷售額在50億元以上的農藥生產企業達到5家以上,銷售額在10億元以上的農藥生產企業達到20家。前20家農藥生產企業的原藥產量占總產量的50%以上。
農藥行業依然保持快速增長,行業持續向國內轉移
據《2018年全球農化及農藥市場預測》報告顯示,農藥網得出結論,預計未來幾年全球農化及農藥行業的年平均增長率將達8.7%。2007年至2013年,行業年平均增長率為9.8%。低成本優勢促進農藥原藥以及中間體產業逐步向中國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