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災之年還能達到這個產量,實屬不易。”8月30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鴉鵲嶺鎮長湖村的“甬優4949”優質稻種植基地,經過專家實測得出畝產743公斤,宜昌市農技推廣中心主任朱德平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當日上午,全市水稻高產創建暨“秈改粳”工程驗收現場會在高湖村召開。這次現場會的一個重要議題就是現場測量水稻產量。
為了做到準確測量,來自當陽市農技推廣中心的首席專家王良軍帶來了一個自制“神器”——鋼筋制成的一個長方形鐵框。“這個鐵框面積為0.667平方米,通過測出框內水稻的產量,乘于1000,就能推算出畝產。”王良軍說。
隨后,王良軍和來自省農技推廣中心的湯顥軍、市農技推廣中心的鄭世千及劉云發等水稻專家帶著這個鐵框下到田間,采取隨機抽樣方式,首先框定了一個樣本。
專家們先是仔細數出了框內的稻穗數量及蔸數,然后將框內水稻割下,繼續清點每穗上有多少顆谷粒,以及空殼數量。在做完這些“功課”后,專家們又仔細將每穗稻谷上的谷粒脫離下來,然后稱出重量。
經過三次采樣,測出三組不同數據,然后將這三組數據相加再平均,得出了畝產743公斤的數字。
據悉,從去年開始,市農技推廣中心便在長湖村建設“甬優4949”水稻示范基地,今年發展1125畝。由于該品種具有早熟、優質、高產特點,市農技推廣中心已經在全市推廣發展了1.3萬余畝。目前,市農技推廣中心正計劃將這一優質水稻品種繼續向全市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