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故事】
40年的“甜蜜事業”
“轉眼間,我已經種了近四十年的甘蔗,現在想來,挺佩服自己的,但話說回頭,誰讓種蔗給我嘗到甜頭呢!”廣西來賓市興賓區橋鞏鎮農科所糖料蔗“雙高”生產示范基地的譚成軍樂呵呵地說。原來,1977年,譚成軍就已跟甘蔗打起了“交道”。40年過去了,譚成軍種植甘蔗的面積由當年的30余畝發展到如今的1380余畝。
據了解,橋鞏鎮農科所糖料蔗“雙高”生產示范基地目前已實施經營規模化、種植良種化、生產機械化、水利現代化的“四化”管理模式,甘蔗畝產量在8噸以上,含糖量在14%以上。“甘蔗是農民的主要經濟支柱產業,我還會繼續堅持種下去。”譚成軍坦言。
【報告摘要】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黨代會報告指出,今后五年,根據桂中治旱等重大工程建設形成的有利條件,調整完善農業總體規劃,加快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建設,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報告中強調,穩定糖業發展,完成“雙高”糖料蔗基地建設,騰出20多萬畝土地,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代表心聲】
如沐春風信心倍增
“在糖業走下坡路的現狀下,實施報告強調的措施很適合,也很必要。”黨代表巫少斐是永鑫糖業公司的總經理,他告訴記者,報告中強調穩定糖業發展,完成“雙高”糖料蔗基地建設,說明市委、市政府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視糖業發展,這讓他如沐春風,信心倍增。
他認為,來賓這座農業城市,甘蔗成為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支柱產業,而如今受各方面影響,糖業發展有所萎縮。在此情況下,甘蔗要尋求出路,首先要走產業化、機械化路線,完成“雙高”基地建設,降低生產成本,通過改良甘蔗品種和調整農業結構,推動甘蔗生產經營規模化、種植良種化、生產機械化、水利現代化“四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