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24日,東至縣農業委員會、縣財政局聯合縣種植業管理局組成專家組對2016年農業生產大戶或家庭農場新建的9座水稻旱育秧工廠進行了現場驗收。
專家組按照《東至縣水稻旱育秧工廠建設方案和補助標準》,每到一個水稻旱育秧工廠,首先聽取建設主體負責人的匯報,查看工廠建設資料。
其次專家組成員不顧高溫,對新建的育秧大棚、生產車間建筑面積進行丈量,計算出建筑面積。對新購置的育秧流水線及配套設施查驗購置發票并登記備案。按建設方案對當年未完成建設任務,當年沒有進行水稻工廠化育秧作業或旱育秧面積不足200畝的建設主體不予通過驗收。通過查看育秧面積登記、現場建筑主體工程丈量,專家組一致認為,2016年新建的9座育秧工廠標準高,工程質量合格,予以通過驗收。
據悉,2016年新建的水稻旱育秧工廠一痤最高補助標準為10萬元,農戶自籌資金10萬元以上。當育秧大棚、生產車間建筑面積達不到方案建設規定時,按平方扣減補助資金,確保建設資金不被占用。
據統計:全縣已建成水稻旱育秧工廠37痤,年供機械化插秧面積超過3萬畝,既降低了農戶的勞動強度,節約了用工成本,又確保不誤農時,提高水稻栽插質量,保證了水稻產量,充分發揮了財政補貼資金的杠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