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養豬
宋永堂是地道的安徽金寨人,今年35歲,1997年高考落榜后外出打工,來到首都北京,自學取得了計算機專業大專學歷,從一名打工仔成為電器公司的銷售總監,后來自己在北京成立一家電腦培訓學校,每年收入近百萬元。宋永堂說,有一年回鄉探親,他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即使在處于大別山腹地的金寨縣,人們在飯店里都很難吃到正宗的黑毛豬豬肉。接著他做了一番市場調查,發現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家里老人一般一年只養一頭黑毛豬,只夠過年自家吃,連平時山區鄉鎮豬肉消費,都是從外地調配的豬肉。
自幼在山里長大的宋永堂覺得,皖西山區特有的黑毛豬,出欄周期長,不吃飼料味道鮮美,如果能批量飼養,肯定不愁銷路,于是2007年,他放棄京城高薪,回到家鄉金寨縣古碑鎮當起了 “豬倌”,“不養則罷,要養就要與眾不同,我要養生態黑毛豬。 ”宋永堂說。
黑毛豬飲泉水睡“溫床”
2008年,宋永堂籌集資金200萬元,在金寨縣古碑鎮司馬村建設占地面積20余畝生態豬養殖場,其中標準化豬舍四幢100余間。走進豬舍,基本上聞不到異味,腳下軟綿綿的,也看不見豬糞,覺得很意外。
宋永堂笑著說,這就是他的生態養豬法,用糠、鋸末等添加有益菌作為原料,填充豬舍地面約1.5米厚度,形成特有的“溫床”,豬大小便之后,出于天性,不停地用嘴拱,把糞便翻進溫床內自然發酵分解。豬在柔軟舒適的“床”上睡覺很享受,很少生病。豬仔出生后的一段時間,除了搭配少量糧食外,基本都吃山上采回的野菜,飲用山泉水。
更讓人叫絕的還在后面,小豬在豬舍內養到40公斤后,全部上山放養。在距離古碑鎮幾十公里的大山里,遠遠能看到這些散放黑豬三三兩兩,嬉戲,覓食,悠然自得。臨近傍晚,宋永堂和飼養員站在山下,吹幾聲哨子,只見山上豬頭攢動,霎時間,豬群從草地邊、樹林里紛紛竄出,循著哨聲一路下山,場面甚是壯觀。
將在京城開20家直營店
“好豬肉也要賣出好價格,我們在北京要開20家直營店。 ”由于散養的黑毛豬口感、品質非常好,北京首農集團長期和宋永堂合作,每年要銷售6000多頭黑毛豬,隨著黑毛豬出欄量的增加,宋永堂也在探索新的銷售模式,2015年5月1日,宋永堂在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小區附近開了第一家黑毛豬肉直營店,有100多平方米。 “沒想到生意火爆,每天都可售出三四頭黑毛豬,平均價格在每公斤186元。 ”
為了保證北京市民吃到新鮮的豬肉,宋永堂和北京第五肉聯廠合作,每周要把活豬從金寨運往北京屠宰,當天屠宰當天銷售,深得市民好評。接著,在北京市東城區、西城區、海淀區、朝陽區等地,宋永堂開了五家直營店,他告訴筆者,預計今年要開20家直營店。“現在我出欄一頭黑毛豬要賺4000元左右,成本要1500元。 ”
為帶動鄉親們發展,宋永堂成立了金寨縣鑫農養豬專業合作社。截至目前,已有378戶農戶加入合作社,每戶增收少則七八千元,多則五六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