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浙江浦江豬倌改行種木耳

   日期:2014-10-2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73    評論:0    
  都說隔行如隔山。不過,對前吳鄉羅源村人盛根有來說,他僅用一年時間就成功從豬倌改行種起黑木耳,而且畝收益達5萬元,一時間名氣大震。
 
  今年58歲的盛根有,前幾年從事的是養豬行當,因為養豬技術好、人也勤勞,在當地養殖界小有名氣。不過,從去年開始,這位豬倌突然“金盆洗手”。
 
  豬倌當的好好的,盛根有為什么要改行呢?
 
  原來,盛根有的養殖場位于通濟橋水庫庫尾。通濟橋水庫是我縣的第二飲用水源,在水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中,縣委、縣政府開展了畜禽養殖整治,明確規定“浦陽江兩岸500米的養殖場一律禁養并限期關停、騰空并拆除”。盛根有的養殖場屬禁養區范圍,必須關停。
 
  “我向來是養豬的,豬養得很好,但我也知道,在水庫邊養豬沒有一點污染是不可能的,而這水卻是供大半個縣的老百姓喝的,我自己也覺得不安心。”去年7月15日,在縣鄉兩級的動員下,盛根有忍痛關停這個經營了6年的養殖場。
 
  養殖場關停后,告別了成天與豬群打交道的盛根有總覺得閑不住。一連幾天,他都來到豬場,想得更多的是今后的發展道路。
 
  “杭坪的黑木耳種植行情特好,這里有好山好水,何不利用現有場地種黑木耳呢?”無意中,盛根有萌發了種植黑木耳的想法。
 
  “咱浦江有近5萬畝葡萄,每年修剪的葡萄枝條達數百噸,這些都可以成為種黑木耳的原材料,你這是為環保工作在減壓!”鄉干部對他的想法十分贊成。
 
  說干就干。盛根有先后到杭坪大樓村黑木耳基地和省內龍泉等地考察取經。
 
  對于種植,農民出生的盛根有很快掌握了種植技術,并大膽試種起了兩畝黑木耳。試種中,盛根有全身心投入,從菌種選擇到溫室育種,再到室外澆水,他像呵護孩子一樣精心細致,黑木耳長勢良好。
 
  令他欣喜的是,兩畝喜獲豐收,畝收益達到5萬元。這讓他覓出了新的商機。
 
  雖然之前養豬的經濟效益可觀,但在盛根有看來,種植黑木耳遠好于養豬。“養豬就怕犯病,一旦豬犯病自己的壓力就大,而且一天到晚在豬圈里,走到哪里都是一股臭味。”盛根有說,好幾次去親戚朋友家做客吃飯,都有人說他身上有股豬臭味。
 
  而種植黑木耳就不一樣了,只要菌棒培育環節做好了,其它就靠天氣,無非是天熱長得快、天冷長得慢點而已。
 
  盛根有把自己種植的黑木耳拿到龍泉市場上,客戶反饋“木耳片厚實挺拓、口感細膩”,紛紛向他下單。
 
  有了第一年的經驗,盛根有種植黑木耳的信心十足。今年,他投資40余萬元,將基地由原來的兩畝擴大到15畝,并成天撲在基地里,從菌房搭建、鋸沫加工、分配裝袋、滅菌、接菌等一道道工序仔細進行研究。他說,今年要力爭實現20萬元凈利潤。
 
  關停養豬場的經歷,盛根有銘記于心,覺得只有走與環境承載相適應的道路,發展生態經濟,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他已經有了打算,待黑木耳基地形成一定規模后,引進種植“洋山桃”,形成一條種植木耳瓜果一體的生態鏈。
 
  盛根有的生態鏈包括,回收利用浦江葡萄的殘枝,將枝條碾成鋸沫,包裝成袋發菌成黑木耳,木耳完成采摘后將這些鋸沫用作桃林的肥料。他認為,前吳鄉是飲用水源保護區,只有走生態化發展道路才是科學發展之道。
 
  盛根有還有個打算,那就是帶動當地百姓種植黑木耳。他說,只要周邊老百姓有需要,自己一定毫無保留的傳授種植技術。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