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從自家廚房做出帶刺的千萬財富

   日期:2014-10-2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47    評論:0    
  遵義市游客:好酸。
 
  遵義市游客:非常酸。
 
  葉雙全:猜一猜,這是什么水果?
 
  遵義市游客:不知道,橘柑。石榴?
 
  遵義市游客:像我們那邊的柿餅。
 
  葉雙全:你認識吧?
 
  遵義市游客:不認識
 
  葉雙全:你也不認識。
 
  葉雙全的這盤水果一亮相,吸引了很多游客,貴州省外的游客沒有一個人認識,就連貴州省內的一些游客也都叫不上名字。
 
  葉雙全:表面帶刺里面長籽的這個梨,叫刺梨。
 
  遵義市游客:這是梨?挺清香,真有梨的味道。
 
  葉雙全:真有梨的味道吧,但是他是帶刺的。
 
  刺梨主要生長在貴州,看到這種果子,很多人都感到很新奇,可讓人不理解的是,即使在遵義市的市面上也很少見到。
 
  葉雙全:你看這么多水果攤,都沒有刺梨賣,這么好的東西,都是賣大棗。
 
  記者:你不賣刺梨?
 
  遵義市水果商販:刺梨很少找,太難找了,摘好摘,就是沒人摘。
 
  遵義市居民:很少有(人)賣,很少。這個去摘的時候,扎手,誰愿意干。
 
  刺梨的刺扎進手里,會又痛又癢,可葉雙全卻偏偏利用能扎人的刺,找到了讓人們親近刺梨、接受刺梨的好點子。
 
  刺梨,渾身帶刺,入口又很酸澀,吃的人很少,賣的人更少。2007年4月,葉雙全拿著刺梨進了廚房,一鼓搗就是10個月,最終他驚喜的發現了刺梨的賣點,推向市場后,當年的銷售額上千萬,6年后,年銷售額突破8000萬元,能把不招人待見的野果子,變成財富的爆發點,葉雙全成了鄰居眼里的奇人。
 
  鄰居白玉蘭:廚房里面走出來的企業家,我現在還在廚房弄,還沒出來。
 
  朋友陳軍:想都想不到,現在通過廚房把這個企業做成現在這個成規模的這樣的企業,確實很想不到,廚房走出來的企業家。
 
  那么,葉雙全到底在廚房發現了什么,將一個難入口、少人賣的野果子,迅速引爆市場,6年后做到年銷售額8000多萬呢?2007年,葉雙全拿著刺梨走進廚房的時候,幾乎沒人注意到,他正經歷著人生中最殘酷的一場危機,還外帶一個特別響亮的外號。
 
  員工馮信平:鐵公雞,真的是鐵公雞,就聽他說,他一年之內,沒有穿過第二雙皮鞋,只看到一雙,所以說,我們說他是鐵公雞。
 
  葉雙全:我不抽煙,不喝酒,不打麻將,不去娛樂場所。不是說不愛好,我也希望(爽),天天吃大餐。
 
  采訪時,葉雙全給記者做了一道菜,辣椒炒鹽巴。
 
  記者何寧寧:你是說把這個東西放到米飯里面?
 
  葉雙全:你嘗一下味道好不好。
 
  記者何寧寧:我看你表情。
 
  葉雙全:我就不覺得咸,你嘗一下。
 
  妻子蔣坤:太多。
 
  記者何寧寧:太多?
 
  妻子蔣坤:要吃一點點。
 
  大伙難以下咽,這卻曾經是葉雙全唯一的一道菜,高中時,辣椒炒鹽巴他一吃就吃了三年。
 
  葉雙全:天天就這個,蔬菜都沒有吃的。
 
  從上學開始,葉雙全就暗下決心,要改變自己的命運。1995年時,還在酒廠上班的葉雙全就開始嘗試著創業,從擺書攤,開書店,賣米粉,賣衣服到合伙開米酒廠,折騰了十多年時間,干了十幾個項目,到2005年,葉雙全夫妻倆才從牙縫中擠出來一套價值40萬的新房。這在葉雙全眼里,簡直是一無所成,而更可惜的是,連兒子都給耽誤了,直到兒子12歲,一家人才終于團聚。
 
  妻子蔣坤:小孩都是外婆外公帶的,我們當時走的時候,我們家小孩剛剛一歲,回來就一歲半了,進門的第一件事,外婆就說那個是誰,我們家那小孩,你猜他怎么說,阿姨,叫他爸叫叔叔,當時挺辛酸。
 
  家里那么苦,夫妻倆奔波10多年,卻依然找不到做大做強的機會,2007年,葉雙全已經41歲了,他有些悲涼的發現,人近中年,仍不得志,創業機會離自己也越來越遠。
 
  葉雙全:我四十多歲了是吧,還沒做出個名堂,如果還沒有個好的項目做,那么,我肯定就是在溫飽線上掙扎,當時那種心情,怎么說呢,好像就是有點那個生不逢時那種感覺。
 
  妻子蔣坤:反正自己想要有一個舞臺,這也是他一直以來的一個夢想。
 
  2007年4月,葉雙全在遵義市的一個旅游景點轉悠,發現這條街上幾乎家家都在賣著遵義特產,卻都是雞蛋糕,牛肉干,酒和茶這幾樣,一個想法瞬間產生,他覺得自己找到了商機。從這條街離開之后,葉雙全很快就鉆進了自家廚房。
 
  妻子蔣坤:就有點走火入魔,在家里穿的小汗衫,大熱天,他天天就在廚房里熬,做筆記,盆子全部都裝上。
 
  鄰居楊遠麗:一會兒是鍋里,一會兒是碗里,像過家家,東一趟、西一趟。
 
  朋友張海波:很瘋狂,基本上可以用瘋狂這個詞來形容他。
 
  葉雙全瞄準的就是這些刺梨,刺梨,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被貴州大學農學院的羅登義教授發現,經過科學的分析研究,刺梨被譽為維C之王,而葉雙全在貴州大學農學院上學的時候,早就知道了這個東西。
 
  貴州大學農學院院長樊衛國:都知道,我們每年進行這個新生入學教育的時候,都要把這段歷史講清楚,刺梨這種植物,在世界上就分布在中國,它的品質在貴州表現的最好。在西南地區都能種,在全國13個省市都有種植。維C的含量非常豐富,和獼猴桃相比,是獼猴桃的50倍以上,是檸檬的100倍以上。
 
  葉雙全整天在廚房里琢磨,刺梨到底適合做成什么樣的東西呢?他每天都要把刺梨去刺,打碎,熬成果醬,天天如此,竟然堅持了整整10個月,還記了兩大本筆記,每次熬完都讓鄰居嘗,搞得鄰居見了他就犯愁。
 
  鄰居白玉蘭:我說你像個瘋子一樣,他說,你喝,嘗一點,我說你是個瘋子是不是,天天用這個湯,叫我們喝,他說能減肥,又是什么什么,給我講,當時我還在笑他,他說你不懂,這個肯定是個商機。
 
  一個普通的廚房,幾樣居家過日子最常見的廚具,葉雙全靠它們研究出的刺梨果脯,2008年初,在貴州省經濟信息委員會組織的活動中獲得了“最具市場潛力獎”,這讓葉雙全激動不已。
 
  葉雙全:刺梨當時沒人做,只有我開始做,我做第一,我就很容易做到刺梨大王,很容易做到第一。
 
  2008年初,葉雙全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創業沖動,他覺得刺梨是自己最接近成功的機會,他要拿出全部資金辦廠,可是,家人朋友的反應卻讓他心頭漸涼。
 
  妻子蔣坤:真的,我們不支持,做的這個是屬于那種糖果之類的,超市也挺多的,競爭也很激烈,和做酒是一樣的,但是前景簡直不敢想。
 
  朋友白玉蘭:因為這個東西畢竟我們從小就看見小的刺梨,我說這個東西會有這么大的發展前途嗎,說不可能吧,這么一個小小的刺梨,怎么會有這么大的商機。
 
  葉雙全:周圍人反對還有我家里人反對比較厲害,你們能體諒我那種心境嗎?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好的產品。我年齡四十多歲了,我再不做,我這人生就沒有辦法當將軍了,人都是有野心的,特別是男人,你有機會當將軍,你會當士兵嗎,孤注一擲的,不顧一切的,破釜沉舟去做這個事情。
 
  2008年初,葉雙全不顧親朋的反對,賣掉米酒廠收回來30多萬,再加上十幾萬的積蓄,湊夠50萬元,開起了一個小廠,加工刺梨果脯和果膏。可讓葉雙全沒想到的是,一場意外阻斷了他的創業路。
 
  葉雙全:我母親生病了,我母親得胰腺癌,辛苦一輩子,沒有享到福,這個我們做子女的想到這個事情也非常難過。
 
  葉雙全趕緊扔下加工廠,帶著母親去治病,可是三個月后,母親還是去世了。在悲痛中,葉雙全發現,給母親治病花去了刺梨加工廠僅有的8萬塊錢流動資金,工廠已經無法運轉了。無奈之下,葉雙全想用剛買3年的房子抵押貸款,卻遭到了妻子的強烈反對。
 
  妻子蔣坤:如果你要做什么生意這些,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但是誰能保證,誰都不能保證,說實在的,我們自己有過一點點積蓄也不容易,當時也是做一點小生意做起來的,然后就從牙齒縫里邊省下來的,不容易的。
 
  眼看工廠因缺錢而無法開工,葉雙全只好開車四處籌錢。
 
  朋友張海波:他就像神游一樣,你叫他幾次過后,他才能把那個神反應過來,他就像神仙一樣。
 
  葉雙全:我就想想想想,就走神了,就發愣,眼睛就瞪起來了,有時候開車,0.1秒鐘就可能出事是吧。
 
  借款十幾萬,葉雙全終于做出了第一批刺梨果脯,2008年5月1日,紅軍街開業,它的產品也進入了街上的四家特產店。遵義旅游市場,常年賣的都是雞蛋糕,牛肉干,酒茶等特產,突然出現的刺梨果脯,口感和價格都很受歡迎。
 
  遵義市市民:刺梨這個本身就是消食的。
 
  葉雙全:吃了健康,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女人吃了漂亮,男人吃了健康。
 
  遵義市市民:多少錢一斤?
 
  葉雙全:這個58塊錢一斤。
 
  做著獨一份的東西,刺梨果脯成了遵義市特產中的特產,甚至有經銷商主動上門來搶壟斷權,到2008年年底,不到一年時間,葉雙全就順利的進駐了遵義市全部的旅游景點。
 
  貴州省遵義市經銷商高孝華:他們這個刺梨糕、刺梨干就是成為這個旅游市場一個新的產品了,不再以前的就是雞蛋糕、牛肉干。當時就產生一種念頭把這個產品給壟斷,壟斷我自己賣。
 
  葉雙全從廚房里發現的刺梨賣點,把這個曾經很少有人喜歡吃,小商販也瞧不上眼的野果,順利的推向市場,葉雙全每天都能加工10多噸刺梨,三年時間做到3000多萬。
 
  鄰居白玉蘭:你是從廚房里面走出來的企業家,就這樣跟他講的,現在說,你怎么不去做飯,當初都是在那個廚房里面發展起來的,這樣笑他。
 
  朋友陳軍:我們經常跟他開玩笑,你這個現在企業做的這么大,不像原來你做試驗,做這個產品的時候你在廚房這么小的地方。經常跟他開玩笑,說廚房走出來的企業家。
 
  小廚房里的發現,終于讓葉雙全在三年時間實現了財富的飛躍,更讓他自豪地是,他自己開發出的刺梨產品,三年時間,吸引了五六十家小加工廠加入其中。這也讓之前折騰了十幾年,做了十幾個項目的葉雙全有了更大的夢想。
 
  葉雙全:最開始2007年,我沒做這個刺梨產業的話,不知道這個刺梨還要沉寂多久,通過我來做,就將這個產業加速地發展,發展就更快。但是我自己也想做刺梨產業的“茅臺”,刺梨行業的老大,這就是我的夢想。
 
  2011年底,葉雙全拿出三年賺得大部分錢,花了上千萬建了一個占地30多畝的新廠,生產規模比之前翻了10倍。他感覺自己不缺資金和技術,訂單多到供不上貨,成為行業老大也是很快就能實現的事情,可他千算萬算,卻有一個事情怎么也沒想到。
 
  在貴州,刺梨大多分散生長在海拔一兩千米的山上,東一窩,西一茬,肩扛背馱很費事,并且渾身帶刺,一不小心,就容易被扎,更增加了原料采收的難度。
 
  記者何寧寧:這個好像全身上下都是刺。
 
  葉雙全:對,全身上下都是刺。
 
  記者何寧寧:你剛才說什么,有技巧?
 
  貴州省龍里縣谷腳鎮雞場村村民:那個有技巧,你要這樣子掰。
 
  記者何寧寧:這樣子就不扎手,被這個刺如果扎到的話。
 
  葉雙全:刺到里面就火辣辣的,非常痛的。
 
  貴州省龍里縣谷腳鎮雞場村村民:好吃嗎?
 
  葉雙全:味道怎么樣?
 
  記者何寧寧:酸的眼睛抖,你知道嗎。
 
  葉雙全規模擴大10倍,很快在遵義當地引發了原料的爭奪,更加劇了刺梨價格的增長速度。
 
  葉雙全:慢一點,這個扎手,你看這個就是幾年升了10多倍,原來是兩三毛錢一斤,現在漲到兩三塊錢一斤,這個我說比房地產漲的還快。這個當然也是靠我們這個帶動,加工帶動起來。
 
  貴州省龍里縣谷腳鎮雞場村村民蘭江:你像這個鮮果的話,這么大的話,一般市場價就是五六塊。如果你是統價的話就是兩塊多,統價一般連小的一起。
 
  雖然價格上漲很快,可是,因為刺梨難采摘,農戶采摘的野果已經滿足不了企業的需求。這時葉雙全才發現,自己已經到了沒有野生刺梨原料可用的地步,如果不解決原料的問題,這個投資上千萬的新廠,將無法正常投產,他的三年打拼又將回歸原點。
 
  葉雙全:我是想著貴州省野生資源非常豐富,用野生資源來做,但實際上野生資源不好采摘,不好收購,作為一個產業來講,不是很現實,必須要有大的基地來支撐。有客戶講,你原料基地都沒有,你建這么大的廠,你拿什么來做。
 
  2012年7月,這個人的出現,讓葉雙全重新看到了希望。他叫王仲一,通過葉雙全刺梨產品包裝袋上的電話找到了葉雙全。
 
  貴州省龍里縣谷腳鎮雞場村刺梨種植戶王仲一:看見他的產品,我非常驚訝,我就到他那去了。
 
  葉雙全當時正苦于沒有原料,而王仲一告訴了他非常意外的一個信息,自己正為賣不掉刺梨而發愁。
 
  貴州省龍里縣谷腳鎮雞場村刺梨種植戶王仲一:通過退耕還林,我們龍里刺梨溝,發展了幾千畝刺梨,那個時候是處于賣刺梨難,價格當初只有兩毛錢一斤還賣不出。
 
  龍里刺梨溝距離葉雙全180多公里,而在遵義,野生刺梨在葉雙全和同行的爭搶下,三年時間,價格已經翻了10多倍,漲到了兩塊錢一斤,當他聽說龍里的刺梨兩毛錢一斤都賣不出去的時候,葉雙全趕緊連夜趕了過去
 
  葉雙全:帶我來這個刺梨基地看,哇,一片花海,金燦燦的一片果海,你看多壯觀,多漂亮。
 
  這片3000多畝的刺梨基地,早在2001年就已經開發種植,但一直苦于沒有像樣的加工企業而沒有銷路,而這片3000畝的基地足夠滿足葉雙全新廠原料需求。
 
  2012年8月,葉雙全的果汁生產線如期正式投產,上市之初,他就想到了一個特別好的營銷手段,一直沿用到現在。
 
  葉雙全:喝維C大王,走健康大道,10個刺梨扎中8個就送一箱。排隊,排隊。
 
  最后終于有人扎出了一等獎。
 
  葉雙全:送一箱,中大獎,大家鼓勵一下。
 
  新奇的銷售手段再加上這種特有的產品,果汁上市,短時間內就拉動了他的銷售,也奠定了他在刺梨行業里的領跑地位。可讓人震驚的是,3000畝刺梨基地已經夠用的葉雙全卻提出了要發展10萬畝基地。很多人都不理解,這超出了他實際加工能力的30倍,他到底要做什么。而且,單憑自己實力,葉雙全也無法短時間實現。可是,他卻用一個辦法,兩年時間內發展到了5萬畝。
 
  2012年9月,葉雙全和龍里刺梨溝的農戶簽訂了合同,全部收購,這個曾經賣價只有兩毛錢一斤的刺梨,很快葉雙全給出了一斤三塊錢的價格。
 
  記者:一畝地種刺梨的話能賺多少錢?
 
  貴州省龍里縣谷腳鎮雞場村村民蘭江:大概七八千塊錢,最低,那只是果,不算枝條,到下半年必須要剪枝,剪枝之后你可以拿出去賣,像它這種普遍的話,一棵樹枝大概能賣十多二十多塊錢。
 
  之后的半年內,葉雙全帶了近千人來龍里刺梨溝參觀。葉雙全發展刺梨種植,對產業的謀劃,讓當地政府決心推動刺梨成為富民產業,先后出臺了很多扶持政策,葉雙全用了兩年時間就發展刺梨5萬畝。
 
  貴州省遵義市遵義縣農牧局經作站長楊正芳:2012年開始,(遵義)縣里面就開始對種植戶進行扶持,總共補助三年,三年每畝地達到1300元的補助。
 
  2014年9月,記者采訪時,正好遇到一家全球最大的維生素生產研發企業,給葉雙全下第一筆訂單,一簽就是1.5億元。
 
  荷蘭某營養保健品公司中國區采購經理周軍:我們主要是看中它里面有一個有效成分,是天然維生素,那么這個天然維生素的話,在這個刺梨里面的含量,我們通過各種實驗了解到,它在各種水果產品里面是最高的,可以推廣到其他的各個領域里面,包括一些保健品,飲料,包括一些醫藥的一個原料之一,對我們來講,這個是非常有用,因為這個是天然的維生素。
 
  荷蘭某營養保健品公司中國區營養產品部總監陳迥:維C的話有合成的維C很多,價格也很低,怎樣把這個天然維C這個價值,包括它的SOD含量,這個成分放在一起來做,幫助健康的一個提升。
 
  就在這個時候,大家才知道,當葉雙全計劃發展10萬畝基地時,他就已經瞄準了醫藥、保健品、化妝品領域,而進入這些領域,必須要有足夠的原料基地。
 
  如今,貴州省政府也十分重視刺梨產業,計劃6年內打造百萬畝基地。現在的葉雙全,有了他自己新的夢想。
 
  葉雙全:原來是一個野果,你看現在,變成一個這么大的刺梨產業,金燦燦的黃金產業,你說這個變化,做到現在這個程度,就是想做一個刺梨大夢,就把這個刺梨產業,把這個黃金產業做大做強,現在,變成千千萬萬貴州人的刺梨夢。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