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當地小有名氣的建筑商,卻因一份興趣轉行茶業,成了石門銀峰發展的主力軍、護牌人;
一位市級龍頭企業的負責人,卻因一種情結開荒種茶,帶領山區百姓趟出一條脫貧致富路。
他叫馬杰,中茶·武陵綠石門茶葉產業園法人,市級龍頭企業湖南楚韻茶業公司董事長,全省科普示范基地龍池河茶葉合作社理事長,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湖南省茶葉協會、湖南省茶葉學會理事,2014年度湖南茶葉十大新銳人物。
他身份很多,卻只稱自己是個茶葉人;他不善言辭,聊起茶來卻頭頭是道。他說,茶葉是他的夢想,是石門百姓致富的“金葉”。作為一個石門茶人,他的使命就是用好這片葉子,造福一方百姓。
茶山尋夢
“這就是我夢想中的地方”
與一般“茶老板”以茶謀生不同,馬杰種茶更多的是出于興趣和理想。
2003年,在建筑行業已經闖出些名堂的他,因為興趣轉行茶業,創辦了楚韻公司。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他卻憑借勤勉好學、誠信經營辟出了一片天地,在業內贏得了好口碑,“楚韻茶業”銷售不斷走高。
“要是能有自己的有機茶葉基地,在店里賣自己的產品該多好。”馬杰一心想要走得更遠。為了心中更廣闊的天地,他跑遍了石門縣7個產茶鄉鎮,多方比較、考察,最終選擇在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龍池河村辦合作基地。他以訂單形式向當地種植大戶收購鮮葉,并積極尋找新的“茶源”。
村支書得知他的想法,便對他說:“你是個干實事的人。山上愿不愿意搞?”
村支書說的“山上”,是指八峰山上海拔高一點的位置。那里原本是享譽海內外泰和合“石門宜紅”的發源地,后來因為茶產業的衰敗,基本已經荒廢。山上基礎設施差,上山只有一條狹窄陡峭的泥巴路。上去一趟,要走兩個小時。馬杰一聽心動了,立刻找來專家一起上山考察。
“正北緯30度,平均海拔900米左右,土壤肥碩,茶林相間,生態極好。非常適合種有機茶。這就是我夢想中的地方!”馬杰特別振奮。
不過,另一方面,山上老百姓生活條件的艱苦,也讓他為之震動:“沒想到還有這么窮的地方!”因為交通不便,沒有種植經濟作物,八峰山上大部分家庭無穩定收入來源,只能靠青壯年外出打工。老百姓住的是老舊的木板房,下山靠的是兩條腿。村里四頭騾子,生活物資就靠它們運上山。
那一刻,馬杰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建有機茶園:“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事,還關系到當地老百姓生活環境的改善。”一種湘商“達則兼濟天下”的情緒,在馬杰心中暗暗涌動。
澆筑心血
“種茶不是為了我一個人”
關于怎么建茶園,馬杰的思路很清晰:成立合作社,請老百姓入股。既能保證種植的質量,又能帶著老百姓一起致富。可這個想法,在第一次村里開會時就遭到了大家的質疑。
“種苞谷、紅薯每年還能賺點,種了茶葉頭三年只投入沒收入怎么辦?”
“搞合作社是好,但是我們拿不出那么多錢入股。”
……
面對這些質疑聲,馬杰耐心地講道理、做工作。他多次找村民開會,一開就從早上開到下午兩三點。“那時候也有點打退堂鼓了。”馬杰說。可看到這片貧困的茶山,他又堅定了信念:“總要有人改變這里。”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馬杰的努力下,2013年5月,龍池河茶葉合作社成立,首批入社茶農107人。擔任理事長的馬杰,多方奔走,請專家考察指導、請政府支持修路、籌措資金擴建茶廠……有村民反映種茶缺資金、缺技術,他出資免費請大家出去參觀、學習;把縣農業局、茶葉辦專家請進來培訓、指導;無償為大家提供茶苗、有機肥料。
2013年冬天,龍池河茶葉合作社的第一批茶苗種上了八峰山,為了呵護好這批幼苗,馬杰每天上山帶領村民種茶。有時天黑了,才拿著棍子摸黑下山。12月的八峰山,寒風起、氣溫低,馬杰從山上下來,衣服卻因又累又怕汗個透濕。那段時間,由于走多了山路,馬杰的腳指頭全部充血發爛。
家里人心疼極了:“誰讓你折騰茶園!”但馬杰卻覺得這些苦累都是值得的。
助農致富
“茶旅結合辟新路”
今天的龍池河村,因為馬杰帶著大家搞合作社,一切都在改變。
800畝新茶園建起來了、茶廠的辦公用房和生產線已經翻新、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慢慢跟上來了,老百姓有了生活的新希望。
家住海拔900多米、年過花甲的徐遠志沒想到,走了大半輩子的山路,如今媳婦生娃后可以找人開越野車把娃送回家;
40多歲的楊申學,過去做什么事都不上心,現在不僅自己種茶7、8畝,還騎著摩托車給鄉親們拖肥,工資由合作社統一開支……
村民的意識更開放了、種植技術提高了,做事更有奔頭了。合作社規模不斷擴大,在中國銀行湖南省分行進駐龍池河村扶貧工作后盾單位的支持下,現已全村推進。村里茶葉種植面積從過去的2500畝到現在已有4000多畝,戶均收入從2000元/年/戶提高到5000元/年/戶。龍池河村茶園成為了中茶公司“中茶·武陵綠”品牌的原料供應基地。目前,正在申請歐盟有機認證。
“真正的效益現在還看不出來。”馬杰告訴我們:“2013年種下的新茶園,要到明年才開始受益,預計畝產可以達到6000-8000元左右。我們正在計劃新建一條名優茶生產線,希望能趕上明年的春茶采摘。”
“后方”搞好了,“前方”也早早做好了準備。這幾年,馬杰積極開發產品、對接市場。楚韻茶業發展為集種植、加工、科研、銷售為一體的企業,共開發工藝紅茶餅、白茶餅、禪茶等十多種產品,在長沙、常德、株洲擁有8家連鎖店,省外6個代理商,茶葉年銷售額達到1000多萬元。公司與中茶公司緊密合作,產品通過中茶出口到非洲、歐盟。
“好的產品不愁沒市場。相信龍池河村的茶園受益后,銷路不成問題。”馬杰自信滿滿。
現在,他正謀劃著另一個“大計劃”:爭取中國銀行湖南省分行支持,在龍池河聯手實施“茶旅融合、產業扶貧”項目。
“龍池河山水秀麗、風景優美,我們希望能加大建設,把這里開發成一個集有機茶葉種植、旅游、休閑等為一體的示范村。”
八峰山上,馬杰的夢想如園子里的新茶,努力生長,靜待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