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正寧縣,幾乎所有種植中草藥的農民都知道步天中藥材專業技術協會,一有困難,他們就會找這個協會幫忙。
正寧縣步天中藥材專業技術協會成立于2011年,現注冊登記的會員有256人。近年來,協會為全縣1000多名藥農免費送種子、送技術、送指導、送服務,解決藥農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協會成立之初,有74位農民入會,其中三分之一是貧困戶。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在256名會員全部脫了貧。”會長張俊鴻告訴記者。
在幫助和帶動貧困戶發展中藥材產業過程中,協會建立起產業發展保障機制和扶持機制。在保證種植成功的前提下,協會實行訂單種植、保護價收購;在技術保證上,協會集中培訓,專業技術人員包鄉、包村、包戶上門指導示范,組織藥農外出參觀學習,給會員提供全方位的種植、管理技術服務。
周家鎮喬坡村的焦旺年是第一批入會的藥農,今年僅丹參一樣,他就種植了10多畝。“加入協會后,協會每年會根據市場行情制定種植計劃,這樣一來我每年種植的都是效益高、收益好的中草藥。現在,我每畝地收入都能達到4000多元。”焦旺年說。
在協會的發展壯大下,一批種植大戶也被培養出來。像焦旺年一樣種植規模在10畝以上的會員就有70多名。“今年,我們發展中草藥示范園區5000多畝,示范種植基地2萬多畝。通過合作社帶動和協會技術支持,依托公司生產加工和銷售,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協會+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張俊鴻說。
在正寧縣科協的幫助下,協會2013年建立了科普惠農服務站,2015年建立國家科協專家工作站。“去年,中科協的專家來協會調研,發現我們所種植的丹參已出現品種退化、抗病蟲害能力低等問題,便推薦我們更換新品種,還針對田間管理等作了專業培訓,讓我們受益匪淺。”張俊鴻說。
隨后,協會依托陜西步長制藥公司、天津天士力制藥集團、安徽華佗國藥廠等單位的研發技術,先后引進丹參、大黃、柴胡、黃芪、生地等優良中草藥品種,在全縣范圍示范推廣種植。
經過幾年的發展,協會不斷深化服務協調功能,發揮好橋梁和紐帶作用。張俊鴻說:“現在,協會與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科研院校、科協專家建立了常態化交流機制,可以隨時向政府部門、科研院校及專家反映會員的問題和訴求,幫助會員及藥農獲取政策、種植等方面的信息。并通過引導會員為周邊藥農積極服務,不斷擴大種植、提高產值、提升藥材品質,努力打造示范種植、規模種植、產業化種植,為正寧縣發展現代農業、支柱產業做好全方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