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豐縣今年早秈稻收購正在熱火朝天中,縣內早秈稻最低收購價各委托收儲庫點自8月1日集中收購開秤以來,每天從早到晚都是熱鬧場面,且收購進度一再加快。作為最低收購價收購主體的該縣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乘勢而上,一方面嚴格執行國家糧食局“五要五不準”糧食收購工作守則;另一方面不斷完善自身特有的傳統“十有”優質服務。各收購點都有顯目清楚的政策宣傳欄、宣傳標語、免費茶水、簡便食品、防暑防傷藥品、糧樣標本、除雜整曬工具、群眾意見箱、休息場所、糧食政策咨詢員和現場秩序維護員等。特別是完善了糧食收購“一卡通”系統和農民賣糧機械化操作“一條龍”配套服務功能銜接,有效實現了方便農民賣糧升級換代,從收購環節最大程度保護了種糧農民利益,大大激發了農民售糧積極性。至8月7日巳收購早秈稻1411.57萬公斤。
而在這背后,由于“稻強米弱”持續發酵,導致其他收購主體或是謹慎入市、或是等待觀望,形成了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一枝獨秀唱“獨角戲”的場面。盡管該縣今年早秈稻生長形成產量關鍵期基本未受到普遍災害性天氣大的干擾,加之收割時遇上了持續晴天高溫涼曬好天氣,品質成色均好于常年達標率高,產量方面(暫無完整數字公布)觀谷粒飽滿程度也有不俗的表現,但絕大多數米企都似乎無動于衷,均為“門前冷落車馬稀”。
據走訪縣內部分大米加工企業,收購早稻常規品種本來就不是其強項,往年也就是收購早秈稻優質品種,從中賺點利潤。由于去年糧農種優質稻未能體現優質優價,所以今年全縣早秈稻大都是普通稻。加之整體性“稻強米弱”引發的今年米市長期性低迷,令之不得不謹慎小心涉足其間而繼續選擇蟄伏,均指望在中晚稻收購放手大干,期待的結局如何充滿變數。放眼周邊縣市及整個贛西地區,亦大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