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豐收了。道真自治縣忠信鎮水石腳村蔬菜基地里,一串串青翠的辣椒掛滿枝頭。
烈日下,村民馬永紅將一筐筐青椒裝上三輪車。今年馬永紅種了30多畝辣椒,其中青椒20畝,每畝可產2500公斤鮮椒,目前已收入3萬多元。
“公司每斤1元保底收購,辣椒豐收了,銷路不用愁。”馬永紅給記者算起了收入賬:“加上種花菜,一年差不多能掙原來三年的錢。”
脫貧攻堅,產業是核心。今年以來,水石腳村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閩黔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流轉土地1000畝,建成蔬菜育苗基地和商品蔬菜示范帶動種植基地,帶動群眾發展蔬菜、茶葉、食用菌等短平快產業。
針對群眾普遍擔心的投入不足、技術不熟、銷售不暢等實際情況,該村推行“支部+農戶”、“公司+基地+貧困戶”、“公司+支部+基地+銷售+貧困戶”等產業扶貧模式,積極引導各類經營主體有針對性地與貧困戶結成對子,讓群眾跟著支部走、學著企業干、圍著市場轉,形成產、供、銷一體的產業鏈條,解決了農戶無技術、銷售難的后顧之憂。
靠產業脫貧,憑勞動致富。村民馬強和馬永紅一樣有著同樣的感慨。馬強說:“今年種了10多畝辣椒,投入有政府補貼,技術和銷路有公司負責,只管按照種植標準干就行了,現在只出勞力和土地就掙錢。”
“種植蔬菜是老百姓脫貧增收的好路子。”村里干部介紹,水石腳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82戶,貧困人數1140人。今年全村共發展辣椒2000多畝,每畝可產辣椒2500公斤,按2元/公斤計算,收入1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