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走進青岡縣連豐鄉三排四村姜明珠屯園豐馬鈴薯專業合作社,聽到的是人們以“洋芋開花賽牡丹”來形容他們種植馬鈴薯的盛況,看到的則是馬鈴薯長勢一片大好,理事長趙國忱和幾個社員也在精心的管理著種植基地。
趙國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常年以種植玉米為主,今年,他借助青岡縣大力調整種植結構有利契機,瞄準馬鈴薯這一特色經濟作物,聯合村里的四戶農民成立了園豐馬鈴薯種植合作社,合作社與望奎龍薯聯社簽訂訂單協議,種植的馬鈴薯通過望奎龍薯聯社全部供應給北京上好佳集團。
“由于玉米的行情不算太好,恰逢趕上種植結構調整,經過前期考察和多方了解,決定種植馬鈴薯,心想著自己種也是種,不如帶著村民一起種,共同脫貧。現在,合作社種植馬鈴薯385畝,平均下來,每家種植77畝”。連豐鄉園豐馬鈴薯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國忱訴說著組建合作社的緣由。
今年46歲的陳海闊是連豐鄉三排四村姜明珠屯的一名普通的農民,在趙國忱的帶動下,成為了園豐馬鈴薯專業合作社的一名社員,在談及種植馬鈴薯的收益時,他可是有著獨到的見解:“我家六口人,上有一個老母親,下有三個孩子,其中兩個孩子都在讀書,平時除了種植自家的120畝地,還打打零工,一年下來也就三四萬塊錢。今年種了77畝馬鈴薯,雖然投入挺大,但一年下來怎么也得收入七萬元左右,再加上50畝的玉米,一年下來真的不錯。”
“一畝地的馬鈴薯要比玉米增收1000—1200元,像我們每戶種植77畝地的馬鈴薯,一年下來,每人都能掙個七八萬元,來年,我們計劃擴展到2000畝,吸引更多的農民加入到合作社,實現共同脫貧致富。”趙國忱為我們算了一下對比賬并且暢談著未來的規劃。
據介紹,園豐馬鈴薯專業合作社僅是連豐鄉種植結構調整的一個縮影,今年,連豐鄉大打種植結構調整攻堅戰,除調優玉米品種外,還鼓勵農民改變傳統的種植結構,積極種植馬鈴薯、萬壽菊、青貯玉米、谷子、高粱、水稻、大豆、葵花、大蔥等特色作物近200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