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江西省遂川縣碧洲鎮宏山村王頭生園荷花基地內,走進260余畝荷花花開正好,田里茂盛的荷葉,滿目青翠,亭亭如蓋,而紅白兩色荷花,或簇成咕嘟含苞待放,或肆意怒放,成為一道美麗景象,這塊荷花基地是由碧洲鎮宏山村青年農民王頭生一手打造,通過土地流轉把土地資源集合起來種植荷花發展“荷塘經濟”,鼓起了腰包,帶領當地鄉親一起走上了致富路。
30出頭的青年農民王頭生,因自幼家境貧寒,高中落榜后外出到廣東打工,幾年來在外打工逐漸發現靠出賣苦力掙錢不如憑技術致富。于2010返回家鄉開始他創業之路,回家后用打工掙的錢做起挖掘機生意,多年的商海拼搏中,他腳踏實地、精明能干,很快開辟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今年春節期間,王頭生又主動與鎮村領導聯系,表示要為家鄉新農村建設做點貢獻。經過前期市場考察,他發現了一個商機,市場前景很好,既符合當前產業政策,又有很好的經濟效益,那就是流轉土地種植荷花。
土地流轉,在當地已有很多人進行過嘗試,有成功的喜悅,有失敗的慘痛。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要想取得成功,必須有自己的特色產業作支撐,提升產業的附加值。王頭生對此心里更加明白,今年春節后,王朝亮在宏山村以每畝每年500元的價格流轉了200多畝田地,選擇了大面積種植太空蓮,投資80多萬搞起了荷花種植。
如何種植荷花,王頭生隨時都在思考,用他的話說,最初時做夢都在想。遇到不懂的就上網學,還主動加入“圈子”,隨時關注同行的技術,實在不懂就登門做學徒。有機會聽專家講座、與同行交流心得。如今,在用肥、控長方面,王頭生都有了自己的心得體會。針對荷田里水草、浮游生物多的情況,便在荷下養殖鴨和魚,即可作為鴨和魚的天然餌料,又可凈化荷田環境的同時,其糞便也為荷花提供無公害肥料,走出了一條種養結合的路子。外地客商以紛紛上門收購新鮮荷花蓮子,每畝效益可達6000元,預計經濟效益產值達到100多萬元,今年他還利用電子商務上網開賣荷花蓮子,荷葉、荷花的生意,顧客制成荷花茶;以及賣生態鴨魚,他將又獲得了一筆可觀的經濟效益。
看著荷花經濟綻放,王頭生透露接下來,下一步他們將開辦富有當地特色的農家樂,讓游客享受到吃、游、玩一條龍服務。“我們將以荷花觀賞園為契機,進一步規劃生態農莊建設,讓生態農莊為每位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王頭生滿懷憧憬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