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哞哞”……7月10日,記者來到濮陽縣郎中鄉尚寨村,還未走進村民尚善千的牛舍,就已經聽見了牛舍里的叫聲。進入牛舍一看,原來尚善千和妻子正在給肉牛添加飼料,引得肉牛“哞哞”叫。看著一頭頭體格健壯的肉牛,尚善千樂呵呵地說:“是肉牛養殖讓俺脫了貧。”
1989年,尚善千與妻子結婚,婚后便與堂哥一同在外跑運輸。十幾年來,家里雖談不上富裕,但小日子過得也算不錯。豈料2011年,尚善千患上了腰間盤突出,無法繼續跑運輸,不得不回到家中休養。沒了經濟收入,又有兩個孩子上學,開支較大,一家人的生活漸漸地變得貧困起來。這時,尚善千的妻子不得不外出打工,靠微薄的收入支撐著整個家庭。眼瞅著鄰居有的蓋上了新房、有的買了汽車,尚善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一次與外地親戚的電話交談中,他得知肉牛養殖收入穩定、效益較高,便與妻子商量在家養肉牛。
養肉牛前期一沒技術、二缺資金,尚善千便將自家的院子改造成牛舍,拿出家中僅有的積蓄,加上跟親戚朋友東挪西湊來的資金,從外地引進了十余頭西門塔爾、夏洛萊等喂養周期短、增肥快、經濟效益可觀的品種牛。自此,他一邊養牛一邊學習飼養知識,還專門跑到外地牛場學習技術,開始了整日與牛為伴的生活:平日里,他當“牛保姆”,細心照料一頭頭肉牛;牛生病了,他是“獸醫”,親自打針防疫;牛產仔了,他變“接生婆”,沒日沒夜照看小牛。功夫不負有心人,尚善千第一年就掙了6萬元。“第一桶金”讓他看到了養肉牛的前景,更堅定了他養肉牛的信心。
2014年,尚善千決定與鄰居交換土地、新建一個牛舍,卻遭到了家人的反對。“我現在是一名創業者,但也是咱村的一份子。我不僅要讓咱家過上好日子,也要為村里闖出一條‘致富路’。”在成功說服家人后,他又在鄉信用社貸款5萬元,在自家東邊蓋起了一棟300余平方米的現代化牛舍。經過精心管理,至目前,他家的牛舍存欄量已有40多頭,年出欄量25頭,累計收益40余萬元。
如今的尚善千,早已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成了村里的養殖大戶,女兒即將研究生畢業,兒子也考上了大學,家里還購置了一輛小汽車,可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他村民看到尚善千養肉牛脫了貧,紛紛向他請教養殖技術。目前,已有兩戶貧困戶計劃加入到養肉牛脫貧致富的隊伍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