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臺州市人大代表、浙江省新農村建設帶頭人金牛獎、上中國誠實守信十大好人榜;
2012年,臺州市脫貧致富帶頭人、浙江省優秀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2013年,臺州市自強創業之星,國家農業部農業豐收獎(連續第三年);
2014年,中國首屆扶貧先進個人;
一說起吳立新,人們可能不知道他享有這么多的榮譽,但仙居人都特別熟悉這個名字。他是一位因患小兒麻痹癥而落下左腿殘疾的殘疾人,是白塔鎮富垟村的黨支部書記,是仙綠土雞蛋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是一位心系“金土地”、情系困難戶的仙居農民。“身殘志堅”就是對他精神和品格的最好總結和詮釋,他用搖擺的腳步走出了不一樣的人生,寫下了許多精彩的故事。
一條村路,讓他堅定一個信念
1968 年 9 月,吳立新出生在白塔鎮一個貧困小山村———良潭村,在家排行老五,是家里最小的。5歲那年,一場小兒麻痹癥使他的一條腿瘸了。
27歲的時候,吳立新從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獸醫衛生檢疫檢驗中專班畢業,成了一名畜牧獸醫員,之后被縣農業局任命為白塔鎮畜牧獸醫站站長,一干就是20多年,先后被授予縣優秀畜牧獸醫員、全縣動物防疫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28歲時,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被村民一致推舉為良潭村黨支部書記,成為了白塔鎮唯一的高山貧困村的黨支部書記。當時的良潭村,60多戶人家,200多人口,是白塔鎮的唯一高山貧困村,村民人均收入不足500元,村里沒有集體經濟。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他上任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他和全體村民的艱苦努力下,1997年,3.5公里的盤山公路開通了,結束了良潭人祖祖輩輩肩扛、手提、腳走的歷史,也圓了自己少年時的夢想。
如何讓自己脫貧?如何帶領村民脫貧?是時任良潭村黨支部書記的吳立新想得最多的。考慮到山區的特點和自己的一技之長,他首先辦起了家庭養雞場,經過幾年的拼博,率先擺脫了貧困,成為全村的“首富”。嘗到養雞賣蛋的甜頭后,吳立新多次邀請縣里的技術人員到良潭村考察,研討如何讓全村的農戶脫貧致富。2001年,良潭村被縣農業局列為“仙居縣土雞蛋生產基地”,全體村民分戶專業從事土雞自然放養生產。
為了讓大家多養雞、多生蛋,吳立新在村里開始實行“借雞生蛋”。這樣一來,良潭村的村民都成了吳立新的養雞戶。而吳立新自己就去跑市場、跑賓館飯店、跑朋友親戚,推銷土雞蛋。
隨著市場的擴大,單家獨戶的土雞養殖、銷售模式已難以適應市場的要求。2003年5月,吳立新創立了仙居縣仙綠土雞蛋專業合作社,并為自己的土雞蛋注冊了“仙綠”牌商標。從此,他的土雞養殖、土雞蛋銷售走上了規模化、品牌化、組織化道路。
一只雞蛋,讓他堅守一份責任
富而思源,富而思進。
2008年,白塔鎮率先在我縣實施低收入農戶創業增收工程,仙綠土雞蛋專業合作社被鎮里列為重點幫扶平臺。有了政府做后盾,吳立新發展土雞蛋的信心更足了,于是他把“借雞生蛋”計劃逐漸推向那些低收入農戶。
養雞也能致富的消息在白塔傳開后,吳立新的仙綠土雞蛋專業合作社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困難群眾。
2009年,吳立新又投資200多萬元,在韋羌溪畔建起了千畝仙綠生態園區,建造10多個飼養棚,飼養3000至5000羽雞,實行立體生態養殖。并以此作為殘疾人和低收入農戶養殖培訓基地,為殘疾人免費提供場地、雞棚、水電等,解決他們的務工就業難題。
為爭取規模效益,吳立新走村串戶,動員村民養殖土雞,免費為他們發放雞苗,并將自己所學的技術和方法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村民,同時以市場價收購土雞蛋,讓這些低收入農戶不用承擔任何風險,放心養殖,保證增收。鄉親們說,農戶養雞有三愁:一愁沒錢買苗雞,二愁技術不過關,三愁雞蛋沒銷路。吳立新的合作社采取“三免費”政策,即免費提供雞苗、免費常規防疫、免費培訓養殖技術,產后實行保價回收,每只蛋按1元的保護價收購。合作社有14位技術人員,專門負責幫助社員解決技術困難,養雞戶在飼養過程中遇到問題,只需一個電話,技術人員就會上門解決。這大大降低了低收入農戶的養雞風險,給養殖戶吃下了“定心丸”,使200多戶低收入農戶實現戶均增收3000元,為全縣開展低收入農戶創業創新奔小康工作積累了經驗,樹立了典范。
多年來,他堅持 “以規范創品牌”的經營機制,推進科技開發、策略創新,基地和產品先后榮獲“浙江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浙江省農業博覽會金獎等榮譽。2007年,合作社被確認為“臺州市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社”,2008年被評為“省級示范性合作社”。
一個新村,讓他堅持一份希翼
2013年行政村撤并,吳立新眾望所歸的從一個200多人的小村書記成為了1000多人的大村書記。在他的帶領下,來自三個村的兩委干部迅速融合,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
2014年,“五水共治”以來,在他的帶領下,富垟村全面開展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成為了白塔鎮“五水共治”的模范村。
2015年以來,富垟村黃皮屋的專項整治工作:需整治共有128戶、199間,立面粉刷762平方米、粉白3107平方米、粉白加粉刷10960平方米,共14826平方米。為了有效地激發村民積極性,吳立新與村兩委決心在鎮財政補貼的基礎上,給積極配合此次黃皮屋整治的每戶再補貼20元/平方米。同時,吳立新組織黨員干部按照責任包干、分組推進的方式,由村兩委分頭包干,分組分戶予以落實,確保工作的順利完成。
2016年,吳立新借助富垟村結對市衛計委幫扶團的契機,通過仙綠土雞蛋合作社黨支部的平臺組織開展“情系黨員,隨益而行”黨建眾籌活動,深入挖掘合作社黨員的富余價值,幫助19戶農村困難戶增收,每戶農戶由黨員責任人、技術指導員、扶貧責任人共同結對,開展心貼心、手把手的幫扶,讓他們掌握農業技術。通過“黨組織+合作社+基地+眾籌”的形式擴大黨組織社會影響力和凝聚力,探索出一條黨組織服務推動農村發展“互促共贏”的新路子。
短短3年時間,富垟村先后順利完成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浙江省楊梅研究所土地租用以及臺創園項目的政策處理工作。
十幾年來,吳立新勤勤懇懇地勞動,用真情為農民譜寫致富贊歌,用青春書寫農業新篇章,得到了村民們的贊揚,黨和政府的肯定。他將一名共產黨員的立身之本和赤子情懷淋漓地展現,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時代一個道德的支撐,他在服務村民、奉獻社會中凸顯了人生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