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95周年之際,中央和省委分別表彰了一批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先進基層黨組織。我省受表彰優秀個人和先進集體,是全省各條戰線中涌現的杰出代表。他們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鮮明昭示了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生動彰顯了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政治品格和先鋒形象,集中展現了全省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的最新成果。
從今天起,本報在“隴原先鋒”欄目中,集中刊發此次獲得中央和省委表彰的部分優秀個人和先進集體的先進事跡,激勵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學習榜樣、凝聚熱情、鼓起勇氣、堅定信心,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奮發有為,作出更大貢獻。敬請關注。
盛夏時節,在古浪縣黃花灘移民搬遷點上,一位中等個子、消瘦精干的“莊稼漢”,驅車穿行于各個移民新村,出入日光溫室和養殖暖棚之中,指導鄉親們進行蔬菜種植和牛羊養殖。還沒喝上鄉親們泡好的一口清茶,手機響了,他又風塵仆仆奔向另一個移民點。
這位中年漢子就是胡中山,今年54歲,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后續產業專業合作社黨委書記。今年“七一”,他榮獲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多年來,胡中山忠實履行著為人民服務的神圣職責,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助一方百姓脫貧致富。
勇當致富帶頭人
“山像和尚頭,有溝無水流。滴水貴如油,春播秋無收。”這是十六年前胡中山所在的井泉鄉夾山嶺村的真實寫照。不甘心一輩子過苦日子的胡中山多方調查,想著通過發展規模養殖,闖出一條陽關道來。
2011年初,胡中山拿出全部積蓄,創建了黃花灘眾興種羊場。他在干中學,學中干,實現了當年建成、當年受益,而且掌握了飼養技術,積累了管理經驗。經過不斷努力,胡中山的養殖暖棚逐年增加,他也從中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從胡中山身上,鄉親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于是,他的400多只種羊,成了全村群眾發展規模養羊的基礎。
黃花灘村橋頭組農民張軍和清楚地記得,當初在胡中山的幫助下,他建起了養殖暖棚,短短3年時間,就有了10多萬元的積蓄。
“為群眾闖富路,幫群眾快致富。”在胡中山的真幫實扶和示范帶動下,夾山嶺村600多戶農民開始發展養殖業,建成暖棚2200多座,羊只存欄6萬只以上,年收入2000多萬元,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
樂為群眾勤務員
2010年以來,武威市為徹底改變高山陰寒地區農民的生產生活貧困狀況,實施了“下山入川”移民搬遷工程。黃花灘,成為這一工程的主戰場。
為了實現“修棚子、栽林子、抓票子、蓋房子、過上好日子”的目標,古浪縣成立了黃花灘生態移民后續產業專業合作社。胡中山以有技術、懂經營、會管理的優勢,被任命為專業合作社黨委書記。從此,哪里有困難,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今年2月底,古浪出現了多年不遇的嚴寒天氣。西靖鎮為民新村和感恩新村新建的135座日光溫室里,西紅柿苗剛剛破土而出。如果幼苗被凍壞,受損的不僅是棚內的菜,受傷的還有群眾的心。嚴寒剛剛襲來的黃昏,忙活了一天的胡中山,顧不上勞累,來不及休息,走門串戶,幫助鄉親們生火驅寒,但取暖效果并不好。緊急時刻,胡中山和干部商量,聯系商家,緊急調來135臺生鐵爐,挨棚發給群眾。終于,幼苗保住了,胡中山的心也放下了。
多年來,究竟有多少戶群眾得到過胡中山的幫扶,連他自己也說不清了,但黃花灘上那一排排嶄新崛起的日光溫室和養殖暖棚,還有那綠色蔥郁的紅棗林,都是他付出的最好見證。
勇做創新實踐者
作為農民,胡中山堅守著勤勞樸實的本色;作為黨員,胡中山秉持著開拓創新的理念。在他看來,創業需要艱苦奮斗,發展則要不斷創新。
“黨建引領、龍頭帶動、產銷對接、組團發展”是胡中山作為產業合作社黨委書記在生產經營中的創新理念。按照這一理念,合作社構建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生產互動、風險共擔的運行機制。由此引領3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2686戶農民在生產經營中增收。
“黨員示范棚”和“黨員示范林”是胡中山和產業合作社黨委推動主體生產模式的創新產物。黃花灘村橋頭組農民黨員樊雄會,建起“黨員示范棚”,養羊1000多只,帶動全村423戶農民建起2768座養殖暖棚。
如今,沿著寬廣平坦的金色大道走進黃花灘移民點,效益最好的日光溫室和養殖暖棚,大多是“黨員示范棚”;長勢最旺的經濟林,往往也是“黨員示范林”。正是因為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劃分了黨員責任區,設立了黨員示范崗,黨組織和黨員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在這一方綠野田疇上得到了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