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wǎng) 水果網(wǎng) 大田網(wǎng) 花木網(wǎng) 茶葉網(wǎng) 藥材網(wǎng) 菌菇網(wǎng) 畜牧網(wǎng) 家禽網(wǎng) 水產(chǎn)網(wǎng) 特養(yǎng)網(wǎng) 種子網(wǎng) 肥料網(wǎng) 農(nóng)藥網(wǎng) 飼料網(wǎng) 獸藥網(wǎng) 農(nóng)機網(wǎng) 溫室網(wǎng) 食品網(wǎng) 工藝網(wǎng)

讓父親背債的小伙大哭一場之后

   日期:2014-10-16     來源:聚農(nóng)網(wǎng)    作者:jn720.com    瀏覽:199    評論:0    
 讓父親背債的小伙大哭一場之后
 
  2014年2月19日,記者到云南大姚縣采訪張建勛。張建勛告訴記者,今年過年他的核桃大賺了一筆,春節(jié)前后60天他就凈賺了300萬元。他本人也一下子在大姚縣出了名。
 
  樊志勇:很多朋友說你知道嗎,大姚有一個做核桃的少帥,又年輕,又帥,然后做事情又做得好,我說怎么沒聽說過呢,突然就聲名鵲起了,你知道嗎?一下子就是電視上縣臺洲臺省臺上都會看得到他。
 
  楊江旭:不會笑,不會怎么跟你笑,他也不搭理人,也不跟你笑,反正就是給人感覺特別拽。
 
  張建勛現(xiàn)在是春風得意,他2007年開始做核桃生意,六年時間,2013年就把企業(yè)打造成云南省省級林業(yè)龍頭企業(yè),年銷售額超過9000多萬。盡管有同行說他拽,但更多人對他則是佩服。
 
  劉華金:發(fā)展得又好又快的一家,以前有些做的果子,你像做得大的那些,做著做著逐步萎縮了,他們是從小的,越做越做大,越做越大這樣,逐步逐步在壯大上去。年輕氣盛他肯定是要狂一點。
 
  代志敏:他小我一輩,應(yīng)該叫我叔,在這些企業(yè)老板里做核桃的我是最看好他的。
 
  然而,記者卻在采訪中得知,今年32歲的張建勛,六年前完全是另外一番樣子。
 
  2004年,張建勛從云南師范大學計算機專業(yè)畢業(yè)。管家里要了近20萬元,在大姚縣先后開了一家廣告公司,和三個服裝店。雖然每個月能掙上一萬多,但根本不夠張建勛花。
 
  向映芬:花天酒地的那種,一有朋友到那里去,他就沒心思,門一關(guān)就跟那些朋友去玩去了。
 
  楊江旭:花錢大手大腳的,花花公子一樣。
 
  張建勛:反正我自己掙的錢,我自己花,我沒花你們的錢,就是那個想法,實際上到最后還是花他們的錢,把他們給的投資的錢都花完了。
 
  四家店開一家倒一家,不到半年都倒閉了。可張建勛又從家里拿了30萬元,跟人跑到廣西去做服裝批發(fā)生意,這一走就是兩年。2007年春節(jié),張建勛終于回了趟家,父母十分開心,擺上了一桌兒子愛吃的菜,可誰知道,張建勛一張嘴,又是向家里要20萬元。
 
  張成聰:那么多人跟他要錢,逼得他整天只會淌眼淚,一個男子漢整天只會哭,我做父母的不可能不管他。就讓他那么失魂落魄的,所以還是貸款拿給他,拿了二十多萬元給他,去打發(fā)了那些人。
 
  原來張建勛是在廣西做生意虧了錢,被人一路追債到老家。張建勛十分羞愧,每一次虧錢,都讓年老的父母替自己還債。他決定回家好好跟著父母做核桃生意,不再讓家人失望。
 
  張建勛:為了證明自己還是可以做成事情,或者說為了證明自己還是有能力可以做好一件事情。
 
  張建勛家做核桃生意有10多年,一般從農(nóng)戶家收核桃,再賣給加工廠,雖然沒什么名氣,但一年也有40多萬元的收入。
 
  從賠錢賠到哭,到用六年時間,把家里沒名氣的核桃生意做成大姚縣核桃行業(yè)上升速度最快,規(guī)模排名前三的企業(yè)。張建勛是如何做到的呢?
 
  2007年4月,張建勛去云南大理參觀一家核桃加工廠后,說了一句話,就是這句話讓全家人都很不安。
 
  張建勛:當時我看了以后我就說,如果我要來做的話,肯定要做得比他至少十倍,比他做得更好,十倍以上的好。
 
  那家加工廠一年加工核桃六七百噸。張建勛沒有經(jīng)驗,張口就要做到比別人十倍還好,同行的人都覺得這小子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張建勛:可能就是那些表情,咱抬頭一看,可能別人都覺得不屑一顧,可能覺得這個人說話怎么這么大口氣。
 
  建一個工廠,算上廠房設(shè)備,起碼要2000萬元,家里所有的積蓄也就100多萬元。資金,銷路都是問題,父母覺得張建勛又是心血來潮。可是,張建勛卻真的用一年的時間,就建成了工廠,還打開了銷路。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關(guān)廣初:(核桃)皮比較厚的這種。
 
  關(guān)廣初,張建勛家的老客戶。在云南大姚縣收了近10年的核桃,經(jīng)驗豐富,不僅用手拍聽聲,就能辨別核桃皮的厚薄,甚至靠腳就能踢出來核桃的好壞。
 
  關(guān)廣初:這里應(yīng)該有空的。這個空一點。
 
  記者:這個聽起來是空的。
 
  關(guān)廣初:它踢得到的。
 
  記者:踢什么?你怎么能知道它是空的呢?
 
  關(guān)廣初:它不是空,它不是很飽滿。你拿一下你就知道了。
 
  記者:確實。
 
  關(guān)廣初:它聲音不同。
 
  關(guān)廣初:這是經(jīng)驗,十多年的經(jīng)驗。
 
  記者:它跟其它不一樣嗎,在這里面,你的腳一踢過去的話。
 
  關(guān)廣初:它一踢過去,那個聲音帶著走的,就看到哪一個核桃是空的。這個聲音跟著走的。
 
  記者:咱們打開看一下。
 
  關(guān)廣初:是半飽的,不是很飽的。
 
  記者:咱們跟其它的比較一下。這就是貼著(核桃)皮的了。
 
  關(guān)廣初:這個是空的多,這個是肉的多。
 
  記者:這一腳就踢出來了。
 
  關(guān)廣初:一腳就踢出來,這個很關(guān)鍵,所以收核桃關(guān)鍵就是在這里。
 
  用腳踢核桃,根據(jù)核桃滾動的速度和聲音就能判斷出核桃的質(zhì)量,不僅如此,關(guān)廣初的核桃銷售網(wǎng)絡(luò)遍布全國30多個市場,2007年大姚縣10%的核桃由關(guān)廣初銷售出去,一年銷量達到1000多噸。張建勛看上了關(guān)廣初銷售的實力,想和關(guān)廣初合伙建核桃加工廠。
 
  張建勛:如果讓我自己一個人去做的話,我自己就要先把工廠建起來,然后自己還要去跑市場,慢慢地才有一定的銷售網(wǎng)絡(luò)。這個過程可能,咱也估計不了多長時間,可能一年,可能十年,都有可能,可能很漫長,所以說我看重的第一點就是他的銷售網(wǎng)絡(luò)是比較好。
 
  可當時,關(guān)廣初似乎并沒有把張建勛放在眼里。
 
  關(guān)廣初:不止一家,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漾濞(彝族自治)縣、在永平縣那邊,他們叫我們?nèi)ラ_工廠的人還是多的。
 
  僅在云南大姚縣,想找關(guān)廣初合作的加工廠就有四五家,而關(guān)廣初對選擇合作伙伴十分謹慎。張建勛一打聽,原來關(guān)廣初剛和原來的合伙人鬧掰。
 
  張建勛:他當時的合作伙伴,可能遇到熟人質(zhì)量就松一點,遇到不太熟的人,質(zhì)量搞嚴一點,好的,壞的,亂七八糟的都搞一些到倉庫里面來,這可能是他們分手的最大原因。
 
  張建勛認為提高收購核桃的質(zhì)量,是打動關(guān)廣初的關(guān)鍵。于是想了一個辦法。可就是這個辦法給他遭來一片罵聲。
 
  劉華金:肯定要遭人恨,當時你拿來稱,灰灰土土都賣成錢。現(xiàn)在灰渣都給出去,那還不是錢。
 
  李開治:麻煩,原來我們賣一車核桃最多就是過半小時就賣好了,(現(xiàn)在)交一車核桃,六七個小時才交得好。
 
  甚至一些和張建勛家里合作了十多年的老客戶,看到張建勛這樣,掉頭就走。
 
  張建勛:呼一下就拉走,什么也不說就拉走了,這不用說別人肯定是對我們這個有意見。
 
  惹來一片罵聲的正是張建勛自己根據(jù)賣棗的分級機器設(shè)計的這臺篩選機。
 
  張建勛:你看這個篩片,咱們拿一個核桃,基本上它剛好可以從這兒過。就這么大篩片,那么如果這個核桃從這里滾出來的,放到這邊它就下不去了。通過這個篩片的大小,來分選核桃。
 
  雖然不被理解,張建勛還是決定堅持根據(jù)核桃大小分級別,以每斤20元—38元不同價格收購。
 
  張建勛:如果你不過篩的話咱們質(zhì)量也把握不好,以后生產(chǎn)出去的產(chǎn)品的質(zhì)量那肯定也把握不了,為了以后長期的發(fā)展這是第一步必須做的。
 
  而張建勛收到的核桃質(zhì)量讓關(guān)廣初也不得不服。
 
  關(guān)廣初:他們收果的技術(shù)好,人品好,這是很關(guān)鍵的。
 
  關(guān)廣初愿意出資1000萬元,和張建勛合伙建工廠。張建勛向親戚朋友們借房產(chǎn)證貸款近900萬,加上家里100多萬元的積蓄。2008年12月,占地24畝的核桃加工廠建成。關(guān)廣初負責銷售,張建勛負責核桃收購和工廠管理,利潤兩人五五分成。2009年,核桃銷量達到2000多噸。就在張建勛雄心勃勃想要繼續(xù)擴大銷量的時候,一單大生意找上門來。
 
  他叫梁錦章,是廣東的核桃經(jīng)銷商。2009年底,他給張建勛打了一個電話,說想試銷。一開口就要八噸貨。
 
  張建勛:第一次賣他是嘗試著賣,嘗試著賣他都能有這么大貨量的話,那他以后的發(fā)展肯定是不可估量的。
 
  這個數(shù)字對張建勛誘惑很大,但張建勛卻拒絕了梁錦章。這是怎么回事呢?
 
  這里是廣東省廣州市一德路。這條路被很多商人稱為千米江湖。
 
  關(guān)廣初:這邊出貨量是很大的,不要說在廣州,在全中國里面這個出貨量還是排在很前面。做干貨的人都知道,一德路這個名字。
 
  記者:但是我看這邊鋪面的感覺不是很大,感覺就是八九十平米,十五平米之內(nèi)。
 
  關(guān)廣初:你不要看它只有十幾平米,但是它的貨不是擺在這里的。它只是一個門面,租金一個月達到四千多,一平方米。
 
  10平米的鋪面,一年的租金將近50萬元,一德路1000多米的大街上,經(jīng)營著廣州70%的海味干貨批發(fā)業(yè)務(wù),商鋪之間競爭激烈。
 
  2008年,張建勛的核桃通過關(guān)廣初銷售給這里的經(jīng)銷商梁家驥,一年銷量200多噸,占到他全部銷量的十分之一。
 
  而梁錦章正是看到馬路對面梁家驥的核桃走貨很快,便留了心,按照包裝上的電話,找到了張建勛。
 
  梁錦章:生意好做哪里都去找廠家,因為他哪里生產(chǎn)的電話號碼上面都有的。
 
  梁錦章的電話讓張建勛既高興又為難。如果答應(yīng)賣貨給梁錦章,就等于違背了之前他和老客戶梁家驥的口頭協(xié)議。他曾承諾在一德路市場,他的核桃只供給他們一家。
 
  果不其然,張建勛剛一跟梁家驥探口風,梁家驥就怒了。
 
  張建勛:如果你想讓別人賣的話,你就給別人賣算了,咱們就不用合作了。
 
  梁家驥:一個地方,附近,比如說我要賣四百零一還是四百零二,他們就賣四百,如果大家同一個牌子,太多人,大家的利潤都沒有了。
 
  梁家驥覺得,兩家商鋪馬路相隔,不到百米,賣同樣的產(chǎn)品,只要一方有動作,很快就會影響到另一方。
 
  關(guān)廣初:同一個品牌,自己的價格跟自己的價格競爭,經(jīng)銷商都不愿意這么賣,因為他們在一起的時候那個價格一有沖突的話,我們的電話就不停。
 
  為了不得罪老客戶,張建勛只能拒絕了梁錦章。其實,不僅是在一德路,張建勛在幾個市場上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對他的銷量也是很大的制約。
 
  張建勛:因為我們想在市場上擁有更多的份額,或者說咱們想增大銷量的話,肯定要發(fā)展一些新的客戶。
 
  張建勛不甘心,終于想到一個辦法,既可以讓新客戶買自己的產(chǎn)品,老客戶也沒脾氣。而方法就在這包裝上。
 
  張建勛:你看我們這邊包裝的是這個品牌,然后那邊包裝的又是這個品牌。
 
  梁家驥:不同的包裝一樣的品牌沒事的,比如說每一個顧客買什么東西,我喜歡這樣的。基本上現(xiàn)在的市場你要壟斷不可能的。這樣做對大家都有一定的好處。
 
  張建勛開發(fā)了另外一個品牌,并和以前的包裝顏色區(qū)別開。客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經(jīng)銷商也沒有意見。張建勛將這個方法也用到了其他市場,兩年時間銷量提高了三分之一。可就在張建勛想要進一步發(fā)展的時候,又碰到了一個難題。
 
  這里是桂花鄉(xiāng)烏龍口村。村民的一天大多是從喝一碗核桃做的油茶開始。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著核桃樹。
 
  張建勛:看這棵打開以后覆蓋面積大概就是兩畝左右了。
 
  記者:兩畝啊,像這樣子的樹在你們這邊多見嗎?
 
  張建勛:在我們這邊的主產(chǎn)區(qū)還是多,然后可能年齡差不多了,結(jié)果率比較低。
 
  記者:這棵樹的年齡有多大?
 
  張建勛:120年左右。
 
  記者:你怎么知道?
 
  張建勛:咱們判斷它,就是用人圍一下啦。
 
  記者:能夠圍上嗎?
 
  張建勛:圍一下看看。圍上啦?
 
  記者:這就是說你的圍上了。
 
  記者:一般什么時候結(jié)果比較好?
 
  張建勛:四十年到七十年的樹結(jié)果比較好。
 
  記者:像這樣的樹能結(jié)多少核桃出來?
 
  張建勛:像這一棵樹大概可以結(jié)100—200公斤左右,今年的市場價格可能賣三四千塊錢。
 
  記者:一棵樹?
 
  張建勛:對,就這么一棵樹。
 
  像這樣120多年的核桃樹,在烏龍口村并不稀奇。這里的海拔在1900—2000米之間,水份充足,氣候條件十分適合大姚核桃的生長。2013年4月,張建勛來到這里,正是看中烏龍口村核桃的品質(zhì),想要把這里做成自己的貨源基地。可就算他出高價,也沒人愿意賣給他。
 
  周其龐:我的核桃想賣給哪個就賣給哪個,盡管你出多高的價我也不會賣給你。親家就收核桃,我怎么賣給你,賣給你就不合理了。
 
  董蘭芝:哪個關(guān)系好自己人親戚相信,有些人不講信用,就不敢賣給。
 
  張建勛:他答應(yīng)了賣給誰就絕對是賣給誰,這個時候我再來肯定是進不來,給高價還不一定買得到。
 
  烏龍口的村民賣核桃只賣給自己信任的客戶,誰出高價都沒用,張建勛在村里溜
 
  達了一圈,想到了一個辦法。
 
  原來張建勛發(fā)現(xiàn),在烏龍口村養(yǎng)羊的村民很多,而有一樣?xùn)|西是不可缺少的。
 
  毛映翠:不吃鹽巴不肯吃草,(毛)不滑溜,不胖,吃了鹽巴才肯吃草,才滑溜,胖。
 
  羊吃了鹽巴吃草多,長得肥。村民喂60頭羊一年就得用兩百多斤鹽,花掉近三百元。張建勛想到核桃加工廠每年為了做炒貨核桃也需要進購很多鹽,于是心生一計。張建勛將工廠用來做炒貨核桃的鹽拉到村里,承諾可以先把鹽賒賬,到核桃成熟時,再用核桃抵回來。而且只需要出個成本價,這下村民可高興了。
 
  毛映翠:有時候我們錢不方便,人家就說是你們拿著,等下你們方便了,有了還是拿給我,他們也是賒給我們,我們也可以賒給他們。
 
  張建勛:可以賒一部分給他們也好,或者說送一部分都行,這樣的話,那么這時候咱們和他們關(guān)系拉好了,來年咱們要收購核桃的時候,就和他們好打交道一點。
 
  一來二往,張建勛和村民們?nèi)谇⒘岁P(guān)系,大家都愿意賣核桃給他,烏龍口村成了張建勛主要的收購核桃貨源基地。張建勛相繼又與大姚縣5個村建立了長期的供貨關(guān)系。2013年銷售額超過9000萬元。
 
  唐聆燕:解決了我們?nèi)賯€人的農(nóng)民勞動力轉(zhuǎn)移,給每一戶農(nóng)戶人均收入增收在2600元以上。應(yīng)該說為我們進一步做大做強核桃產(chǎn)業(yè),提高農(nóng)產(chǎn)品的附加值發(fā)揮了很好的作用。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guān)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guān)于聚農(nóng)網(wǎng)  |  會員服務(wù)  |  網(wǎng)站建設(shè)  |  廣告服務(wù)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lián)系方式  |  網(wǎng)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wǎng)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