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采花終成蜜,釀得甜美送萬家。”說起沾化區黃升鎮潘家村養蜂戶姜竹堂,四鄰八村群眾對他贊不絕口,他家的的蜂蜜質量高,價格合理,還利用他養蜂建起的人脈,帶領二十多戶群眾成立濱州市沾化區澤潤園冬棗專業合作社共同致富。
今年47歲的姜竹堂,自己曾做過建筑種過莊稼,但都沒有很好的發展,生活一直沒有起色。在1998年,他看到蜂蜜市場行情的不斷走高,姜竹堂最終也將目光投向了養蜂。瞅準商機的姜竹堂,當年把家中一大一小兩頭牛賣了1800元錢,購置了5箱蜜蜂和其他設備,由于技術不熟練,當年經常被蟄,采的蜂蜜也不夠多,第一年基本沒賺多少錢。到了第二年,他訂購雜志進行鉆研,并外出向養蜂老人拜師學藝,他才逐漸有了起色。第二年就有了五六千的純收入,這在當時農村,也算很高了。
近年來,蜂蜜市場越來越好,特別是當地冬棗樹種植越來越多后,冬棗蜜成了市場的搶手貨。目前姜竹堂養了14箱蜜蜂,說起為啥不再更大擴大規模,姜竹堂說養蜂和種植冬棗一樣,要精細化管理才能生產出高質量的蜂蜜。姜竹堂算了一筆賬,這14箱蜜蜂每年可生產2.8斤蜂膠,當前2000元每斤,可收入5600元,可出100斤花粉,50元每斤,能賣5000元,可出50斤蜂皇漿,150一斤,能賣7500元,可出600余斤蜂蜜,30—50元一斤,最少賣2萬元,這14箱蜜蜂每年可毛收入38000元。主要開支就是每箱蜜蜂需要越冬和7月中下旬枯花期(各種花卉最少時期)需要飼料白糖四五十斤。除去各項開支,僅養蜂一項每年純收入就能3萬多元。
在養蜂之余,姜竹堂和妻子周淑梅還種植了八畝冬棗樹,每年能賣6萬多元,因一次售賣蜂蜜的巧合,他認識了在浙江開連鎖超市的龔老板。從2015年開始姜竹堂開始往浙江供應冬棗。由于質量高信譽好,龔老板每次先打過現金來再發貨。由于要貨太多,姜竹堂把四外鄰居的優質冬棗也發往浙江賣給了龔老板。平均單價每公斤比市場高出1塊錢。由于大家都得到了實惠,這20多戶棗農一合計,由姜竹堂挑頭,成立了濱州市沾化區澤潤園冬棗專業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銷售,訂單式種植,每斤保證比市場價高出一塊錢。
說起以后發展,姜竹堂希望合作社社員們也加入到養蜂中來,在種植好冬棗同時,也能增加一份收入,使大家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