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湖北蘄春再造“藥業之鄉” 藥旅聯動構建全產業鏈

   日期:2014-10-1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205    評論:0    

  作為蘄春縣中藥材生產管理辦公室主任,張軍發現,自2011年第21屆藥交會在湖北李時珍中藥材市場(由蘄州遷至漕河)舉辦以來,當地中藥材交易量持續攀升。此外,與去年相比,蘄春縣的中藥材種植面積、各類醫藥企業規模和醫藥總產值均在擴大。

  和其他藥鄉相比,蘄春中藥產業在市場規模和產業鏈構建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隨著“藥旅聯動”戰略的發展,蘄春正在思索如何整合資源,將中醫藥產業真正做出特色。

  湖北省最大的藥源基地

  蘄州古城,曾是明代中期“吞吐量為江淮之冠”的中草藥進出港口和商埠。一度出現“千家萬戶懸菖艾,出門十里聞藥香”的藥市繁榮景象,更有“人往圣鄉朝醫圣,藥到蘄州方見奇”的稱謂。

  醫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的1893種藥物中,蘄春縣內就有700余種,蘄艾、蘄蛇、蘄竹、蘄龜“蘄春四寶”更為世人所知。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蘄春縣便一直尋找做大中醫藥產業的出路。1996年,湖北蘄州中藥材專業市場為全國17個專業藥材市場之一。今年1-5月份,李時珍中藥材市場交易量已達16億元,共有382戶藥商。其中,316戶為外地藥商。

  最新公布的蘄春醫藥產業報告顯示,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已突破30萬畝,超越了此前以20余萬畝排在第一的恩施市,成為湖北省最大的藥源基地,已初步形成六大主導品種、萬畝藥材示范基地。

  與此同時,蘄春縣有各類醫藥加工企業62家,形成了“中有李時珍醫藥集團、西有湖北宏中藥業有限公司”的發展格局。

  作為蘄春縣的龍頭企業,李時珍醫藥集團于1998年由臺商林朝輝創辦,2013年實現銷售收入16億元,位列湖北省醫藥企業10強、中國醫藥企業第51名。湖北宏中藥業有限公司致力于研發生產的抗腫瘤藥物及新型醫藥原料(中間體)部分產品已通過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并出口到歐美、印度等多個國家。

  目前,蘄春縣企業生產的各類中藥飲品、中成藥、中藥制劑等主導產品達200多個。僅蘄艾這一品種,全縣從事種植、研發、生產、銷售的企業、合作社、商家就超過百家,蘄艾系列產品達60多個,遠銷北京、上海、深圳等30多個城市,并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地,年綜合產值接近20億元。

  張軍向本刊記者透露,2013年,蘄春縣醫藥總產值約為34億元,今年這一數字還將繼續擴大。

  粗放的中醫藥產業鏈

  客觀說,在全國17個中藥材專業市場里,蘄春中藥材交易規模明顯偏小。2013年,李時珍中藥材市場交易額約15億元。

  “說到底還是缺乏大的龍頭企業帶動。”湖北省醫藥行業協會會長李斌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除了李時珍醫藥集團等幾家企業之外,蘄春縣的醫藥企業多為中小企業。而且,隨著相關藥材種植基地規模的擴大,這些企業并不能滿足一些藥材的加工需求。

  在管窯鎮萬畝梔子基地,梔子已經開花結果,不過這些梔子產品將全部賣到外地,因為當地還沒有加工梔子產品的企業。

  “前幾年種植規模比較小,企業來辦廠不劃算。現在產量大了,考慮到市場風險,需要加工成干貨避免損失。”細王龍梔子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同華說。

  多位當地專家向本刊記者表示,蘄春縣種植的藥材品種雜,醫藥產業規模比較小,藥品生產加工和流通經營比較弱,醫藥產業鏈上已有的種植、加工、銷售還比較粗放。

  以支柱性的蘄艾產業為例,蘄春赤方蘄艾制品有限公司創始人江滿春坦言,盡管蘄艾系列產品目前發展勢頭良好,但大多數企業依然停留在傳統加工階段,產品附加值沒有得到提升。

  “蘄春做蘄艾產品的企業有30多家,做不大做不強,就是因為蘄艾傳統加工產品不能帶來高收入。”蘄春時珍本草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熊斌舉例。

  藥旅聯動構建全產業鏈

  事實上,蘄春縣縣委、縣政府早就意識到了上述問題。面對蘄春中藥材規模小,產業鏈短,效益不高,賣藥材賣不過亳州,制藥做不過上海張江高新區和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的現實,他們決定深挖李時珍人文資源和品牌價值,推動醫藥旅游融合發展。

  2011年11月7日,蘄春縣提出實施“藥旅聯動”等三大戰略,立足李時珍品牌,圍繞“華夏中藥谷,東方養生城”的發展定位,支持特色醫藥產業龍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構建集中藥材種植業、醫藥加工業、醫藥物流業、觀光旅游業、醫療保健養生業于一體的全產業鏈。

  2013年蘄春縣又提出“5522”工程,欲打造千億產業定量目標,通過6-8年的努力,力爭使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50萬畝,醫藥加工達到500億元,醫藥物流達到200億元,文化旅游養生及相關現代服務業達到200億元。

  “因為市場不成熟,現在一些加工、交易還不能做,我們就把健康養生、醫療保健、中醫藥文化旅游搞起來,形成蘄春特色。”張軍說,通過這些產業來輻射,互相促動和帶動發展,人流量多了,投資就會多起來,產業鏈就會越來越完善、越來越成熟。

  在他看來,適合中藥材種植的地貌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對南北地域的兼容性,是蘄春縣融合大醫藥、大旅游發展的基礎,而旅游和醫藥產業都是朝陽產業,又能促進一產、二產、三產之間的互動,這是蘄春縣打造醫藥產業發展的差異化優勢。

  李斌與張軍持相同看法,隨著大旅游、大健康概念的興起,這確實是一條出路。

  “藥旅聯動首先是圍繞醫藥做文章,在此基礎上再把醫藥和旅游深度融合,從而開發出與醫藥旅游相關的副產品,提高醫藥產業的附加產值。”蘄春縣蘄州鎮鎮長陳青分析說。

  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蘄春縣已開始將一些中藥種植基地與生態建設相結合,打造具有中醫藥特色的生態觀光農業和養生文化,并開發出系列養生保健產品。

  “當然,現在這些都還不成規模,只是剛剛起步。”張軍說。

  在以旅游帶動醫藥產業發展的基礎之上,蘄春縣也開始思索如何提升現有的醫藥產業鏈和產業層次。

  “如果以后沒有企業來辦廠,我自己也計劃兩年之后辦梔子加工廠。”王同華說,別人不來我們就要自己想加工的問題。

  張軍非常支持這一想法,他還表示蘄春縣要把中藥開發和現代生物科技等科研力量結合起來,提高產品附加值。

  “日本的中醫藥產值比我們還大,就是因為他們注重二次開發。”李斌對此比較贊同,他建議,蘄春縣要立足蘄春四寶,運用現代科技,進行系列深度開發。

  亟待全省層面整合開發

  即便如此,蘄春縣還需要從省或市級的層面來整合全省或全市資源,推動蘄春縣醫藥產業的發展。

  張軍稱,安徽亳州投入了三個縣一個區的力量,河南南陽投入十個縣的力量做張仲景品牌,甘肅則是省發改委牽頭。蘄春縣醫藥產業沒做出特色,既是蘄春自身的資源、資金、項目、科技人才等要素不足,也存在省、市資源整合不夠的因素。

  例如,關于藥材種植規模的擴大問題。蘄春縣可用的土地僅有100多萬畝,如果要做大做強李時珍品牌至少需要百萬畝,這些種植面積是否能延伸至與蘄春縣相鄰的浠水縣、英山縣、黃梅縣、武穴市?

  種植規模問題已影響了李時珍醫藥集團,其負責人唐義果告訴記者,因公司產品涉及的中藥材有200多種,蘄春縣種植的藥材并不能滿足企業需求,除了當地藥材,他會去恩施州采購。

  “湖北省中藥材資源接近4000種,擁有華中天然藥谷之稱的神農架和大別山地區,這是很多地方不能比擬的。湖北省應集中全省中醫藥資源共同做大做強李時珍品牌。”

  “河南南陽艾草只有2尺高,用收谷機就可以進行收割。而蘄艾有2米多高,收谷機無法進行收割,農民只能用手將蘄艾葉子進行分離,這也影響了農民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如果政府投入科研資金研發出蘄艾脫葉機,蘄艾產業就會進一步發展。”熊斌反映。

  本刊記者采訪中得知,因科研人才引進相對不足,一些企業便采取與高校進行合作的方式,委托高校進行研發。但這畢竟是無奈之舉,企業較被動。

  唐義果說,研發是企業的核心,湖北省是科教大省,要引進湖北省的科研力量并注重培養當地人才。

  不過,在李斌看來,圍繞蘄春的特色藥材進行醫藥產業鏈上的深度開發,才是最終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