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呂梁市嵐縣:瞅準優勢助脫貧 小土豆種出“大花樣”

   日期:2016-07-06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75    評論:0    

邸惠民大清早就在塑料大棚里侍弄著土豆苗。

  呂梁山區一向干旱少雨,但這位山西嵐縣北關村農民一點也不擔心今年的收成:“我種了17畝土豆,7畝是‘克新一號’,預計每畝能收入4000多塊,還有10畝‘早熟薯種’,早上市一個月,能賣個好價錢。今年怎么也能有6萬塊以上的收入。”

  作為貧困縣,嵐縣氣候冷涼,無法種小麥,但黃土層厚,是土豆生長的“寶地”。近些年,嵐縣變劣勢為優勢,以打造“三晉馬鈴薯第一縣”為目標,把土豆種出了“花”。

  “土豆脫貧”

  讓邸惠民嘗到甜頭的“早熟薯種”是嵐縣從極早熟土豆試驗示范基地引進的,早熟豐產,現已在嵐縣廣泛推廣。

  北關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郭茂林以前靠天吃飯,收成常常是“十畝一擔挑”,他感嘆“老天爺不給飯吃”。自從有了“早熟薯種”,日子開始好轉。“我種‘早熟薯種’沒花多少錢,政府每畝補貼500塊錢的種子和1000塊錢的農資,種子、地膜、拱棚架的錢就都有了。”他今年種了6畝土豆,僅此一項預計有一萬八千塊的收入,“孩子上學的錢不用愁了,只要孩子能好好上學,我們這些貧困戶就有盼頭!”

  據北關村支書馮寶寶介紹,全村共6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現在已經達到“人均一畝綠色早熟薯”,平均每畝能收獲4000斤土豆,按國家確定的最新扶貧標準,全村脫貧沒有問題。

  為了加大幫扶力度,嵐縣建成800畝原種繁育基地、1萬畝一級種薯繁育基地和5萬畝綠色土豆生產基地,讓“早熟薯種”在全縣遍地開花。

  河口鄉王家村“建福千畝科技示范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大戶康建福也嘗到了“早熟薯種”的甜頭:“早成熟一個月,就能借著上漲行情增加不少收益。”土豆種植大鄉王獅鄉鄉長李書林介紹,很多村民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已經加入種土豆的行列,目前全鄉90%的貧困戶在大面積種植土豆。

  據嵐縣農業局介紹,2016年已將馬鈴薯原種、一級種、綠色薯基地優先落到減貧貧困戶和26個整村脫貧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涉及12個鄉鎮136個村1.4萬個農戶,其中貧困戶9800戶。全縣30萬畝馬鈴薯總產預計能達到45萬噸,總產值7.2億元,按全縣15.4萬農業人口計,馬鈴薯產業能使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3120元。

  “土豆文化”

  “土豆花兒開,花海掩村寨。鋪天蓋地的土豆花,捧出了山里人的情和愛。”2015年10月,在第四屆中國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上,由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演唱的《土豆花兒開》把嵐縣土豆唱響了全國。

  這只是嵐縣文化助推土豆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品牌即文化,文化即活力。嵐縣注冊了“嵐縣土豆”“綠禾土豆”等商標,抓住土豆主糧化戰略,組建了土豆主糧化推進團隊、土豆宴研發營銷團隊和土豆精深加工轉化團隊,正在大力開發特色餐飲。嵐縣農業局局長程玉堂介紹,多位領導人來嵐縣調研時,都對“土豆宴”贊不絕口。

  “南有婺源油菜花,北有嵐縣土豆花。”2015年8月,嵐縣成功舉辦了首屆富有創意的全國第一個“土豆花開了”旅游文化節,漫山遍野的土豆花吸引了眾多游客。

  又到了土豆花盛開的季節,河口鄉萬畝雪白土豆花頗為壯觀。第二屆“土豆花兒開”旅游文化節舉辦在即,河口鄉黨委書記梁建光很有信心:“此次文化節主打‘土豆花’景觀、‘土豆宴’文化、‘農家樂’休閑三大項目,應該會受到游客歡迎。”

  農業部啟動土豆主糧化發展戰略以來,呂梁市委市政府和嵐縣縣委縣政府精心布局,土豆產業優勢漸顯。據嵐縣縣長喬云介紹,近四年來,嵐縣累計投入近億資金,用于扶持土豆產業發展,全縣30萬畝馬鈴薯實現了標準化種植全覆蓋,完成了20萬畝無公害產地、30萬噸無公害產品和2萬噸綠色馬鈴薯產品認證,創建了全國綠色食品原料(馬鈴薯)標準化生產基地10萬畝,“嵐縣馬鈴薯”成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6年又啟動了5萬噸綠色馬鈴薯、200噸有機馬鈴薯產品認證工作,嵐縣的土豆產業鏈進一步延伸拉長。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