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均培育出“鳳凰李”新品種。
新品種闖市場 價高不愁賣
7月3日,眉山市東坡區修文鎮岳營村一處種滿 “鳳凰李”的山坡上,人頭攢動,都是前來品嘗、采摘、購買李子的顧客。站在一旁的果園業主李雙均歡喜地說:“我這10畝地 ‘鳳凰李’,栽下僅兩年多時間,今年預計將產李子7500公斤。除開賣給外地重點客商的價格便宜一些,其余均以40元/公斤銷售,今年賣李子收入就有20萬元。如果全面進入盛產期,每畝的產量和效益還可以大幅提高。”
今年48歲的李雙均,曾在西昌農科所工作,多年從事水果生產和新品種的開發研究。談起 “鳳凰李”的培育種植經歷,李雙均告訴筆者,他之所以舍得在李子新品種開發上下功夫,是因為李子相對于其他水果品種,適應性較強,技術要求不高,管理比較粗放,而且果品適合各種人群消費。但多年存在的李子品種落后、“大路貨”較多、品質欠優、口感不佳、銷路不暢等問題,制約了李子產業的發展。為了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現狀,從2005年開始,李雙均結合各種李子特點,開展栽種對比試驗,經過5年多時間的潛心摸索,最終選出變異最優的脆紅李品種與云南一種特殊的毛桃樹苗進行嫁接,并從中選優培育,到2010年,一種獨特的新品種李子終于繁育成功。
李雙均介紹,這種李子樹枝修長,形同“鳳凰尾”,因此被命名為“鳳凰李”。與同類李子品種相比,其最大的優勢是投產周期短,樹苗栽下地不足一年半時間,即可掛果投產,此后兩三年,逐步進入豐產期,最高產量可達到每畝3000公斤以上。“而且這種李子果皮紫紅、離核化渣、肉瓤細嫩、脆甜可口、含糖量高達到14%,高出同類李子3%。顆粒個大均勻,成熟時間較早,少有病蟲危害,無論品質、口感、賣相、投產時間,都大大優于同類品種。”他說。
為了大面積種植,2013年初冬,李雙均在修文鎮岳營村流轉的土地上,先期試種10畝“鳳凰李”共500株。到2015年春,每株單產2.5-5公斤,當年畝產量達到2000余公斤。今年進入大批量生產,每株樹單產12.5-17.5公斤,總產“鳳凰李”7500公斤。
李雙均說,果子剛進入收獲時節后,求購電話不斷,成都、重慶、北京等地客商蜂擁而來,果子還在樹上就爭相購買。盡管現在零售價賣到了40元/公斤,依然供不應求,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高端市場更是賣到了100元/公斤。“再等兩三年進入全面豐產期后,每畝 ‘鳳凰李’可產3000公斤以上,按客商現在的最低收購價20元/公斤計算,每畝可收入6萬多元;如果按零售價40元/公斤計算,每畝收入達12萬余元。”
目前,李雙均已把 “鳳凰李”種植面積擴大到了220畝,并帶動岳營村和周邊村子種植“鳳凰李”1000畝以上。“我去年種的3畝‘鳳凰李’,今年已陸續掛果。兩三年后,那收入才可觀哩。”岳營村村民黃志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