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隴西縣種子管理站把馬鈴薯產業作為精準扶貧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圍繞貧困村的自然條件和種養習慣,全縣108個貧困村形成了以馬鈴薯產業為基礎產業,在馬鈴薯種植上突出了標準化,大力扶持貧困群眾發展馬鈴薯特色產業。
隴西縣種子站致力于加快馬鈴薯產業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由鮮薯銷售向良種生產轉變,重點在西北山的福星、德興、權家灣、永吉等鄉鎮發展馬鈴薯標準化種植和良種擴繁,在貧困村適宜區域大力實施良種擴繁“一分田”工程。每年向5000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每戶提供馬鈴薯原原種400粒,發展馬鈴薯良種擴繁基地。扶持縣內馬鈴薯生產企業與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發展訂單式生產,提高馬鈴薯種植效益。大力扶持清吉集團生產、銷售馬鈴薯主食化產品,進一步加大主食化新品種篩選推廣力度,優先向貧困村、貧困戶推廣應用馬鈴薯主食品種,扶持清吉集團訂單式生產。繼續深入貫徹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補助政策,每年向馬鈴薯產業貧困村下放相當數量的建設指標,支持貧困村鞏固發展產業水平。
2016年,在福星、德興、永吉、權家灣等鄉鎮川兒、喬家營、直溝、陳順等45個貧困村建設馬鈴薯標準化生產基地7.5萬畝,投放馬鈴薯原原種500萬粒建立馬鈴薯良種擴繁基地1.25萬畝,直接帶動2.6萬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發展馬鈴薯產業。貧困戶馬鈴薯投保面積達到8萬畝,預計鮮薯外銷量將達9萬噸,貧困戶戶均增收3500元,為全縣精準扶貧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