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野石在農田里仔細查看種植的水稻。
昨天中午,驕陽似火。陳野石又來到雷州市客路鎮銅鼓村村前的稻田:“這1800畝稻田都是世界銀行免息支持的項目。按照世界糧油組織要求,整個種植過程不能施化肥和噴農藥,讓稻田恢復到原來的田貌。所以我基本每天都要來巡一下。”戴著一副金絲眼鏡,若不是皮膚比農民還要黝黑,很難將他與一個“農癡”聯系起來。
陳野石是雷州市附城鎮人,2003年從湛江海事局辭職到深圳開辦物流公司,經過幾年拼搏,身家不菲,年收入過千萬元,擁有包括一套復式在內的兩套房子。2011年,他回鄉探望父母時,看到農村很多農民都不愿種田了,覺得很不是滋味,加上國家對農業的日愈重視,他希望回家鄉發展農業。但這個決定遭到妻子強烈反對,他的妹妹也專門從美國坐飛機回來勸阻。最終,陳野石還是堅持自己的追農夢,放棄大城市回到了家鄉。同年底,他的妻子與他離婚。
回到家鄉后,他首先在雷州市附城鎮大埔村成立了該市首家水稻合作社。“開始時,我們嘴皮都磨破了,農民就是不肯加入我們合作社。”陳野石將自己流轉的幾百畝耕田從打田、播種、插秧、收割都實行機械化,不論產量、質量和收入都比散戶高。經過幾年示范帶動,他的水稻合作社從最初幾戶增加到目前的168戶。后來,他相繼成立了東西洋種養合作社和田莊農機合作社。流轉的土地擴展到客路鎮銅鼓村,面積增加到5000多畝。
正當陳野石信心十足,憧憬豐收時,強臺風“海鷗”、“威馬遜”的光顧,令陳野石損失慘重,僅是即將上市的幾千畝香蕉就損失了幾百萬元。“當時心力交瘁,真的想放棄了。后來,當地政府緊急送來了幾十萬元,解決了燃眉之急。”臺風過后,他從泥濘中站起來,去年回到久別的深圳,將包括復式在內的兩套房清盤賣掉,籌集回來資金1600萬元,全部用于復產和繼續擴大生產。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今年,他種植的蕃薯、芋頭、香米、紅米大獲豐收,贏利幾百萬元,初露曙光。目前,從廣東財經大學畢業的兒子被父親追農夢的精神感染,主動回到公司任監事長。省農業廳、湛江和雷州市領導多次到他的基地視察和鼓勁。“中國有中國夢,而我的夢想是農業夢,我不后悔賣房去追夢。”陳野石的臉上透出堅毅。
“他是當地農業的耕耘者和希望承載者。”省農業廳駐雷州那毛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彭彬對一路追夢的陳野石表示欽佩。據悉,陳野石正與扶貧工作隊合作,準備精準幫助農民脫貧。目前,他的公司已被送評湛江市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