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新季小麥收割工作基本接近尾聲,國內新麥市場的購銷序幕已然拉開,不過從5月份至今華北黃淮流域遭受連續降雨天氣,正值當地新麥大規模收割,連續的強降雨使得包括安徽、江蘇以及湖北三省份部分地區的新麥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倒伏,導致收獲的小麥發芽、霉變,進而使得新麥質量大幅下滑,由于等外小麥價格較低,與當前玉米價格負差漸顯,近來部分飼料企業對小麥采購產生興趣。
小麥下游是制粉需求,能占到小麥總需求的80%以上,其次是飼料需求,而飼料方面的需求主要是以替代能量飼料玉米為主,也就是說在玉米價格高的情況下,小麥的飼料用量會增加,而若玉米的價格低位,小麥的飼料替代比例也將明顯下降。據了解,5月下旬以來,國內玉米價格節節攀升,累計漲幅達200-500元/噸,目前江蘇、安徽玉米進廠價格在1900-2080元/噸,不完善粒小麥價格集中在1500-1900元/噸,廣東地區普通玉米價格1930-2000元/噸,而芽麥采購成本1700-2000元/噸之間,小麥飼用替代再顯優勢。目前不僅江淮地區飼料企業加大了不完善粒超標小麥采購力度,山東部分飼料廠也開始跨區采購江蘇、安徽兩省的飼料級小麥。
自2015年國內玉米臨儲價格下調及2016年玉米臨儲政策取消的市場情況來看,國內玉米價格基本進入了下滑通道,山東地區某深加工企業的收購價格從去年同期的1.2元/斤一路震蕩下滑,最低達到0.82元/斤的低點,跌幅達到30%。在一路走跌的情況下,農戶及市場主體售糧積極性高,加上東北臨儲收購量的影響,市場余糧逐漸減少。在6月初當地新季小麥陸續上市的情況下,多數貿易商處理玉米庫存轉向夏糧收購,也就導致企業玉米上貨量稀少,價格不得以接連上調,目前企業收購價又快速回升至1元/斤以上,上漲0.2元/斤左右。
在產區玉米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玉米銷區的價格也被動上漲。隨著玉米價格的反彈,玉米、小麥的價差在縮小,部分地區玉米價格已經超過小麥,因此部分飼料企業逐漸開始思考采購飼料小麥來替代玉米,這也就意味著新季飼料小麥的需求量或將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