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前,福建省永泰縣一位農民因不清楚農藥毒性,在無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用百草枯為油茶山除草,隨后出現皮膚潰爛、器官衰竭等嚴重中毒癥狀。由于市面上沒有特效藥可供治療,該農民最終不幸離世。
百草枯是一種快速滅生性除草劑,對雜草有強烈的殺傷作用,但因對人體毒性太高,在許多國家已被禁止或嚴格限制使用。2014年7月1日起,我國已撤銷百草枯水劑登記和生產許可,并已停止生產;今年7月1日起將停止百草枯水劑在國內銷售和使用。由于價廉,百草枯一直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尤其在偏遠農村地區。
農藥作為一種物資,在病蟲害防治、減少糧食損失等方面的作用功不可沒。與之不相稱的是,農民作為農藥使用者,卻常因使用不規范而發生悲劇。教訓讓人痛心,如何避免再發生類似慘劇,更要引起重視。
悲劇頻現,有農民自身的關系。這個群體基數大、分布廣,普遍缺乏文化知識,要求他們全部規范使用農藥,確實存在難度,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整個農資監管體系不完善。
以百草枯為例,該農藥已于2014年停產,但目前市場上仍充斥著大量產品,有存在違規生產的嫌疑。從流通的角度看,農藥品牌種類繁多,市面上套牌套號、標識不清的農藥泛濫,難免會被誤用。再從銷售環節來看,去農資經營網點購買農藥,手續通常很簡單,基本上交錢即可買到。劇毒農藥,豈能這般隨意銷售?
遏制此類事件的發生,政府責無旁貸。首先要加大農藥使用安全知識方面的宣傳,用實物圖片、場景圖片結合淺顯易懂的語言,將什么農藥不能用,什么農藥可以用、怎么用等知識傳授給農民,提高農民規范使用農藥的意識。
其次,要建立農資經營網點規范管理體系。對農資經營服務網點進行嚴格管理,做到證照齊全、服務規范、依法經營。建立農資經營清單制度,優化農資商品結構,按區域、種植結構組織農資貨源的購進、配送、經營,逐步建立科學合理的農資供應方式。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地方規章對禁限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經營使用的規定,嚴禁違法違規超范圍經營。
其三,要完善農資質量追溯體系,配送中心要健全農資商品檔案,終端網點要健全進貨銷貨臺賬。此外,農資經營單位要設立舉報電話,自覺接受社會監督。有關部門應當以此為戒,從制度層面進行系統的糾偏與完善。類似悲劇不該再有,農藥使用不當,更不該成奪命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