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專業合作社借10頭母牛來養,今年有望賺6萬元左右,這種‘借雞生蛋’的幫扶方式,讓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近日,黔江區黃溪鎮共林村建卡貧困戶陶顯權高興地說。
“扶貧不但要‘輸血’,關鍵是增強‘造血’能力,但多數貧困村偏遠,交通不便,產業扶貧難度大。”區財政局農業科負責人說,山區生態好,牧草豐富,適合養殖牛羊等草食家畜,且市場行情好,供不應求,但貧困戶普遍缺資金、缺技術、缺項目。為此,黔江區創新探索“借雞生蛋”的幫扶模式,把山區的牧草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幫助貧困戶增收致富。
黃溪鎮探索“借牛還牛”,讓群眾發“牛財”。引進養殖企業組建專業合作社,由專業合作社把懷孕母牛稱重后無償借給養牛戶,養牛戶根據自身能力確定養殖母牛數量,專業合作社對養牛戶按每頭牛400元補助圈舍修建費,母牛所產牛犢歸養牛戶所有,還牛時以借牛時的等重量歸還,增重部分由專業合作社按市場價格補給養牛戶。目前,第一批次已有15戶貧困戶采取借牛產犢方式養殖母牛67頭,預計收入100萬元。
蓬東鄉整合養殖專業合作社和資金互助社平臺資源,采取“專業合作社+互助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探索“以羊放貸、以羊還貸”的產業扶貧路子。2015年,該鄉采取“以羊放貸”模式,專業合作社以組為單位把種羊“貸”給貧困戶,每組種羊有9只母羊、1只公羊。專業合作社將收回的羊羔貸、放給新的養殖戶,循環帶動周邊村民和貧困戶致富,助推扶貧攻堅。 據估算,村民“貸”一組種羊,至少有1.6萬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