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夏季,肇源縣城東北10公里處一棟棟棚室整齊排開,里面玫瑰切花含苞待放,這里就是東北地區最大、緯度最高的特色花卉基地——“塞北花都”,這些鮮花不但讓種植戶大發“花”財,還在海外揚了名。
小鮮花年賣2400萬元
在“塞北花都”花卉園區,記者遇到了一位農民,他叫李寶中,從事花卉種植3年多,一年的收入在17-20萬元。
“種植花卉雖然周期長,但是比傳統農作物收益高,也輕松不少,是既體面又賺錢的活。今年到目前為止已經收入3萬元了,后半年收入比較多,一畝地產值好的時候能達到3萬元。自從種植花卉后,小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李寶中說,自己已經完成了從“靠天吃飯”的莊稼漢到“生活無憂”的種花農的轉型了。
記者了解到,目前“塞北花都”花卉園區年產鮮切花3200萬支,產值2400萬元,越冬死亡率近乎為零。近百位合作社成員發了“花”財,同時,帶動了200多名農民增收。
鮮花闖入國際市場
目前,園區是東北地區最大的玫瑰切花生產基地,共有棚室1100棟,其中溫室120棟、大棚980棟。園區主要生產玫瑰、洋桔梗、非洲菊等鮮切花,新引進荷蘭玫瑰專利品種9個,國內專利品種2個,食用玫瑰品種3個。鮮切花主要銷往哈爾濱、長春等城市,出口到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等城市,成為全省標準化農產品出口基地。
近幾年,塞北花都合作社先后被授予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全國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創業基地、全國林業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全國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國三農科技服務金橋獎等稱號。被評為省級科技特派員單位、省標準化農產品出口基地、省科學與藝術示范基地。
記者了解到,“塞北花都”花卉園區在發展過程中也獲得了許多成績:寒地玫瑰項目獲大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填補了我國高緯度地區塑料大棚玫瑰安全越冬的空白,并獲國家專利技術;大慶花卉研究所與合作社共同培育的紫色玫瑰新品種“龍玫一號”通過省品種審定,成為我省培育的首個玫瑰品種。
打造園區、景區于一體的產業鏈
未來,園區還將依托優勢資源發展優勢產業。
“花卉園區一畝地一年產值一萬元,是花農種植玉米產值的30倍,接下來我們將致力于將園區打造成花卉園區、旅游景區于一體的現代化產業鏈,利用肇源縣先天的地理優勢,實現北花南運,帶動鄉民就業。”和平鄉鄉長趙獻濤說。
記者了解到,未來幾年,園區主要種植暢銷俄羅斯和國內市場的高端鮮切花品種,增加菊花、配花、配葉和裸地玫瑰、北美冬青、連翹、繡球等種植面積;建設鮮切花產業集中區和電子商務平臺,拓寬銷售渠道,實現北花南賣。園區還將借助寒地優勢叫響“塞北花都”品牌,把園區建成集旅游觀光、鮮花生產、食用花卉加工于一體的東北最大特色花卉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