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富士蘋果2.48元、河北鴨梨2.08元、澳洲紅提15.8元……石家莊市區滿19.9元免費配送,全國24小時內快遞配送……”用手機搜索“聯農果園”微信公眾號,琳瑯滿目的水果排滿了網上商城。
網店的主人叫孟憲堆,深州市穆村鄉西馬莊村人。他當過兵、打過工,后來在北京做混凝土生產技術管理工作,年薪曾一度達到十幾萬元。
在家鄉人眼里,如今這個80后有點“不務正業”:放著年薪十幾萬的工作不干,回到家鄉搞起了承包果園、賣水果。可孟憲堆有自己的想法,他希望通過發展有機生態農業,抓住“互聯網+農業”新機遇,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西馬莊村是深州蜜桃的原產地。自小,孟憲堆就對于果品種植有著別樣的熱情。近幾年,由于當地果品種植模式落后、銷售渠道單一,造成價格低、賣果難。孟憲堆看到國家提出“互聯網+農業”的新型農業發展模式后,發現農村有很多掘金的機會,才決定返鄉創業。
說干就干,2014年6月,孟憲堆不顧家人反對,辭去了北京的工作,回鄉成立了公司,先期投入6萬元建立起網絡平臺“聯農果園”,為實現果品“24小時從枝頭到舌尖”的一條龍運作奠定了基礎。
網上賣水果,品質和品牌是關鍵,孟憲堆在村內承包了10畝果園,聘請果樹專家為果園制定了種植標準,統一化肥、農藥施用量,多使用有機肥料及生物制劑,大力發展種植綠色有機水果。
“在水果種植管理上,我們會逐步建立工廠式的種植管理模式,將土地面積、果樹品種、樹齡、產量等進行統計編號,存入網絡數據平臺。”對于“互聯網+水果”,孟憲堆有著自己的規劃,“我們將致力于打造O2F平臺,簡單地說就是從果園到家庭的一站式水果銷售配送服務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消費者不僅可以買水果,還可以參與到果園的互動中來,體驗種植的樂趣”。
孟憲堆還考慮建立大的網絡平臺。這樣,消費者不僅可以買農產品,還可以進行開心樂種——在網絡平臺上模擬種植農產品,體驗耕耘的樂趣。“比方說我是消費者,想吃蘋果,可以在平臺上買一棵帶有編號的蘋果樹,通過網絡平臺管理種植。到了收獲的季節,根據在平臺上的種植情況及實際產量,可以選擇購買、送親友或倉儲保存定期配送。”他相信,這種模式不僅可以增加果園收入,還能有效提高消費者對果品認知度。
去年,孟憲堆在石家莊市區建起了果品直銷店,并將自己的“聯農果園”網上商城全新升級。隨著網絡訂單不斷增加,他將自己的水果賣到了全國各地,過硬的品質也使他的網店知名度越來越高。孟憲堆說,雖然自己的事業剛剛起步,但有了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有了廣大消費者的支持,相信“聯農果園”一定會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