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被譽為花中皇后,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甘谷月季因其花色艷麗,花香濃郁,花型碩大,花枝結(jié)實,抗旱耐寒,品種多、花期長、適應性強深受人們的喜愛。近年來,甘谷縣不少農(nóng)民依靠栽培月季發(fā)家致富。近日,記者來到甘谷實驗月季園,真正見識了“花中皇后”的風采。
手留余香贈后人
初夏季節(jié),走進位于甘谷縣新興鎮(zhèn)的甘谷實驗月季園,就像是踏入了夢中仙境。一株株顏色各異的月季花在陽光的照耀下盡情綻放,花香四溢,再搭配籬笆墻上粉色的、白色的薔薇花,簡直如詩如畫、如夢如幻。
一進月季園,我們就見到了“西北月季大王”姚天基,他正帶著兩歲的小孫子在園內(nèi)玩耍,得知我們的來意后,他讓自己的兒子姚然帶我們到園子里去轉(zhuǎn)轉(zhuǎn),并打趣說:“我現(xiàn)在年紀大了,姚然就是接班人。雖然他是本科畢業(yè)生,但還得跟上我這個農(nóng)民當學徒。”
原來,姚然2012年從天水師院土木工程系畢業(yè)后,他直接進入月季園,結(jié)合自己所學專業(yè)進行綠化規(guī)劃設計,引種月季新品種,積極創(chuàng)新月季栽培、管護及銷售方式。
“這個品種是超世紀,從花開到花落可以一直變色。花剛開的時候是黃色的,花瓣里有少量紅色條紋,隨著花期延長,紅色增多黃色減少,到花謝時節(jié)將全部成紅花。前面那種是粉和平里的大富貴,每朵花至少有48個花瓣……”姚然雖然看起來很年輕,但說起各種月季品名及特性可謂頭頭是道。
就在記者對他欽佩不已時,姚然卻謙虛地說,其實自己所掌握的這些只是皮毛。“我們家培育的幾百種月季里面,我只能說得上常見的幾十種,我爸就強多了,每一種都了如指掌,一看葉子就能分辨得清是什么品種。”
陽光正好花正艷
甘谷月季種植歷史悠久。據(jù)甘谷縣志載,清乾隆十三年(1748)時,甘谷已有月季38個品種。然而,在隨后的二百多年里,月季作為“花中皇后”,卻只是孤寂地開放在小橋流水邊、農(nóng)家院落里,并沒有專門栽培種植。直到20世紀七十年代,一個偶然的事件,讓甘谷月季真正走出了家門,走向了世界。
那是1970年左右,當時只有十幾歲的姚天基,由于受父親的影響,他特別喜歡月季花,于是就從周邊的親戚朋友家里要了幾盆老品種的月季,放在院子門口觀賞。
“有一天,一位火車站出來的外地旅客看見了我家那幾盆月季,特別喜歡,就問我爸能不能賣兩盆給他,當時我爸也沒多想,就說如果喜歡就送他兩盆,結(jié)果那個人端著月季離開時留下了60塊錢。60塊啊,在當時就相當于一個人近三個月的工資,那時候我爸發(fā)現(xiàn),原來種月季可以賺錢。”姚然講道。
一開始,姚天基到處找老品種月季,學習月季栽培、繁殖技術。1974年,他專門去了位于常州的中國月季研究院,在那里打了三個月的工,臨走的時候他并沒有收一分錢工資,而是要了幾株月季苗,帶回家自己栽培。
后來,姚天基培育的“冀城紅”、“滿堂紅”等甘谷月季品種,先后榮獲第五、第六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優(yōu)秀新品種獎。1999年在“中國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月季專題競賽中,又斬獲1金6銀7銅共14枚獎牌。從此,甘谷月季聲名鵲起,名揚四海。
如今,姚天基的月季園內(nèi)已經(jīng)有600多種月季品種,而他的甘谷實驗月季園也是目前西北地區(qū)最大的月季繁殖基地。
一次偶然帶來的商機
月季產(chǎn)業(yè)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yè),大部分工序必須手工完成。從建園初期,姚天基便無償給周邊農(nóng)戶傳授月季育苗、管理技術,期間還多次舉辦月季培訓班,帶動周邊不少群眾加入種植月季的行列。
“我家種月季有五六年了,效益的確非常好。總共栽了十畝月季苗,年收入能達到十幾二十萬元。以前地里種的洋芋和大蔥,一年最多能掙五六萬,有一年菜價錢不好的時候還會賠錢。”在采訪中,姚莊村村民雒偉剛說。
像雒偉剛一樣,近幾年來,不少村民通過栽植月季實現(xiàn)了發(fā)家致富。
“我們甘谷的氣候和土壤,可以說最適宜月季的種植和栽培,生產(chǎn)的月季苗抗寒抗旱,成活率特別高,適應性特別強,就算是栽到西藏、新疆等自然條件比較惡劣的地方也能成活。”姚然說。
由于月季扦插技術繁殖的一個缺點就是不能重茬栽植,栽植周期是5到10年,所以種完月季苗的土地要換種幾年其他作物,而這又讓姚然嗅到了商機。
“一開始我們換種大蔥、洋芋等蔬菜,不但費工費人,而且蔬菜市場價格波動大,風險較高。后來就引進了黃楊、冬青等綠化苗木,供應到周邊的市場,因為土壤、氣候等比較接近,苗木成活率也比外地的高很多,尤其是蘭州新區(qū),有80%的苗木都是從甘谷采購的。”姚然說。雖然苗木種植相比種植蔬菜難度更大、技術性更強一些,但收益要高于蔬菜。另外,綠化苗木市場價格穩(wěn)定,風險較低,通過黃揚、冬青、月季栽植能夠有效帶動物流運輸、苗木裝卸等綠化產(chǎn)業(yè)鏈延。
月季莊園激活苗木市場
當問及下一步發(fā)展方向時,姚然告訴記者,自己準備將甘谷月季推向互聯(lián)網(wǎng)市場,實現(xiàn)線上線下聯(lián)動銷售。
“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高了,只要有條件種花的人家,都想栽植一些高檔次的品種,而我們培育的月季正好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另外,甘肅地處全國幾何中心,所以在這里栽培的花苗在全國范圍內(nèi)適應性更強,成活率也更高。”姚然認為,既然有不少外地客戶專門驅(qū)車前來選購月季,如果能夠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銷售,市場應該會不錯,而那些老客戶也就可以省了舟車勞頓。
另外,姚然還打算依托甘谷實驗月季園現(xiàn)有條件,建成一個月季基因庫。
從1972年姚天基開始種植月季至今,從全國各地引進的月季品種有1500余種,自育品種13種,但由于場地條件及市場需求等因素,現(xiàn)只剩下600多種,像“十三生”、“廣陵散”、“綠萼”等不少傳統(tǒng)月季品種,因市場需求量較低,正在逐漸消失,所以他們希望能建立一個“月季基因庫”,在留存更多月季品種的同時,為今后月季花培育和繁殖提供母本植株,將更多的月季品種留給后人。
“我爸作為西北唯一能分辨1000余種月季花的本土專家,現(xiàn)在六十多歲,我雖然已經(jīng)在園子里打理了好幾年,但對各個品種的栽培經(jīng)驗還是欠缺很多。只有建了基因庫,才能將更多月季品種長久保留下去。”姚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