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讓連山蔬菜銷往珠三角市場

   日期:2016-06-16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259    評論:0    

連山福堂鎮太平村委會坡頭村村民莫榮財覺得自己今年能賺很多錢。他剛剛花一萬多元承包了40畝村里的整片土地,計劃種芹菜、玉米等農作物銷往珠三角。“在大瀝租地種菜一畝地每年要數千元,我在連山種菜,地租、人工都便宜很多,而且二廣高速開通后交通更方便了。莫榮財說。

  這整片的土地并不是憑空變出來的,自去年以來,該縣積極引導群眾穩步推進農村土地資源整合,坡頭村就是在農村綜合改革進程中涌現出來的一個耕地整合“樣板村”,在短短半年時間里,在群眾自愿的基礎上,經過全村48戶100%同意,全村200畝耕地全部實現整合。

  土地不成規模種稻不賺錢“沒有規?;姆N植,散戶種稻谷根本不賺錢。”,坡頭村村民們以前的經濟作物以水稻為主,村民理事會成員莫衍效說,“你算一算,每畝稻谷要2斤種子,每斤40元,肥料要200元,農藥50元,請拖拉機插秧、播種和插田需要400元,除草和收割稻谷需要3個人工300元,這就要1000元了,而這里畝產稻谷在800斤左右,每斤賣1.2元,基本不賺錢。”

  坡頭村是福堂鎮太平村委會下轄的一條自然村,共有48戶247人,全村耕地面積200畝。由于青壯年勞動力外流,造成部分耕地出現棄耕、擱荒現象。同時,和清遠很多鄉村一樣,坡頭村也有土地嚴重細碎化的問題。“我們家在土地整合前有2.5畝耕地,土地不多分的塊倒不少,但最大的也就五分田,最小的才半分。”,村民莫榮健說,“村頭村尾村中間都有我家的土地,光走一圈就要半天,”

  莫榮健家中有3個勞動力,因此還沒有拋荒現象,但有些人家勞動力少或者出去打工,土地就要被拋荒了。

  “以前村里一年都種兩季稻,即清明前插秧七月收獲,之后還能再種一季,但近年村民都只種一季稻谷了,土地利用率無形中就下降了一半。”村民理事會成員莫衍效說。而他自己家原來的3畝田也分6塊,耕作很不方便。

  半年已整合 200畝耕地“你看我們村環境多好,旁邊就是天鵝水庫,周邊又沒有工業,空氣又好。”莫榮祥去年被選為該村村民理事會會長,他上任后有很多人沖著該村優良的環境想承包該村土地搞農業,但莫榮祥發現這些土地租出去很難。

  “之前很多人找我,有想養鵝的、養清水鴨的,可問題是當時我們村沒有連片的土地。”,莫榮祥說,“如果村里土地不整合,涉及的農戶太多,根本沒辦法往出租。”

  “農戶不成規模的種植不賺錢,若土地集中起來,對外租300元每畝左右,農民們的勞動力就可以節約下來。別人過來投資,也需要雇當地工人,1天也能賺100元,土地整合對村里來說是大好事?。?rdquo;莫榮祥說。

  自去年以來,該縣直幫扶單位及福堂鎮、村干部大力宣傳農村綜合改革政策,積極引導群眾穩步推進農村土地資源整合,經過耐心地做群眾工作,在短短半年時間里,在群眾自愿的基礎上,坡頭村經過全村48戶100%同意,全村200畝耕地(包括農戶開荒田)全部實現整合。

  據莫衍效介紹,從2015年8月到2016年2月這半年時間里,該村的村民理事會召開多次會議,專門研究耕地整合問題,并向村民宣講農村綜合改革的利好政策,及時消除了村民對耕地整合的顧慮,得到了廣大村民支持,才使得耕地整合工作順利推進。

  隨后坡頭村對200畝耕地進行重新分配,一類是按每個人口0.3畝的標準分田到戶作為基本口糧,并根據人口變動適時進行調整;另一類是由村集體托管,村集體托管部分由村集體確價,公開招租,受益集體分配,公平公正公開集體發包經營權。目前,該村已將75畝耕地按每人0.3畝的標準分給農戶耕種,切實保障村民們的“吃飯”問題,剩余的125畝耕地由村集體統一托管,出租所得歸集體所有,主要用于村集體分紅、基礎設施建設及公益事業等方面投入。

  據了解,坡頭村已整合的200畝耕地,其中有67.55畝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分田到戶后村民自己的開荒田。剛開始啟動整合耕地時,也遇到一些阻力,比如對開荒田的收回及補償問題,大家意見不一,村民有所顧慮。后來,經過村民理事會研究決定,對收回的開荒田每畝給予3000元一次性經濟補償,共需補償20萬多元。為解決收回開荒田補償款的緊缺問題,全村48戶按每戶2000元的標準進行集資,共籌集9.6萬元,用于支付收回開荒田的補償款,不足部分今后在村集體收入中逐步給予解決。

  坡頭村村民理事長莫榮祥、村長莫榮健表示,全村耕地已于今年2月底全部完成整合,由村托管的125畝耕地集中分布在六旺沖、食水沖、中富3處地方,目前已有數十畝出租,其他耕地今年暫由村民耕作,爭取明年全部出租,以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通過整合,一方面,確保了村民擁有基本口糧田;另一方面,集中起來的集體耕地可以用來出租,勞動力多的農戶可以租種集體耕地,避免了耕地擱荒,發揮耕地最大的效益。

  “現在雖然整合出的土地還沒有全部承包出去,但我有信心在年底前能租出去。”,莫榮祥說,“其實現在已經有很多人找到村里看地了,我們種地的有句俗話叫‘春天不種,夏天不收’,一般來包地的都會選在10月份承租,經過開發,春天就能種農作物了。”

  搞規模經營利于發揮連山優勢

  由于是本村人,莫榮財第一時間得知本村土地被整合的消息,他迅速回到村里租了幾十畝土地。

  和村里很多年輕人一樣,莫榮財很年輕就外出工作。他在1998年和妻子兩個人到佛山大瀝大鎮承包了5畝土地種菜,佛山的菜地不像連山那么便宜,他回憶說到了2002年就已經要1200元每畝,他聽說現在每畝已經要幾千塊,之后雖然他又去了

  廣州垃圾發電二廠做機器

  維修工,但他一直留意著這方面的信息,而清遠現在也有很多英德人在大瀝種菜。

  莫榮財對自己在連山搞蔬菜種植非常有信心,“連山雨水較多,可以種茄子、西紅柿、芹菜等,而且這里屬于粵北山區,氣候較冷,可以種植頭批菜搶占市場,比如芹菜在我們這里7月份就可以種了,在珠三角地區要八九月份才行。”

  “我的菜將來要銷往珠三角,在大瀝種菜的優勢無非就是運輸費貴,但二廣高速已經開通,連山交通很方便,而且綠色產品又不收過路費,把油費平攤到菜價上每斤無非就是兩毛錢,但這里的地租、人工便宜好多。”莫榮財說,比如辣椒,他們可能要2元錢每斤才保本,但我1.5元每斤就有得賺。

  村里有了連片的土地,莫衍效也計劃承包計劃承包一些用來種植藥材——金線蓮。“這比黃金還貴,一斤就要上千元。如果能搞起來我就帶動村民一起種。”,莫衍效對未來充滿憧憬,而莫榮財也計劃在自己成功后帶動村里一起來種植蔬菜供珠三角地區。

  鏈接“你看看我們村,別說文化設施、連個廣場都沒有,別的村能唱歌跳舞,我每天干完活后就只能回家看電視。”,村民莫榮演今年65歲,城里人司空見慣的廣場舞對于他來說可望不可即,而他也曾因此被外村的朋友嘲諷。

  而理事會會長莫榮祥也對此前村里的狀況不滿,“村里以前沒有集體資金,你看我們村,文化室沒有、停車場、籃球場都沒有。”

  莫榮演的愿望很快就要實現了,村里的125畝耕地由村集體統一托管,出租所得歸集體所有,將會被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及公益事業等方面投入,加上村集體從林業方面所取得的集體收入,村里的文娛設施目前已經被提上了日程。

  “你看我們這個水堤,是去年搞的,以前一下雨,水就浸得到處是。政府投入了一些資金,村里也花了20多萬元建好了這個水堤。”莫榮祥說,而為了方便村民,村里去年花了2萬多修了山路,村民從自家林地運木頭下山更方便了。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