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學生回鄉當“豬倌”
帶領鄉親走上致富之路
在返鄉創業的大潮中,不僅有農民工還有大學生、公務員等人才。90后的大學生余宇,放棄外地公務員的工作,回到家鄉當起了農民,搞起了生豬養殖和水果種植。2年來,他創辦農業公司、建立家庭農場,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更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不當公務員當“豬倌” 90后大學生返鄉追夢
如今,余宇已是蓬溪縣鴻志農牧有限公司創辦人。近日,記者在蓬溪縣高坪鎮倒流溪村鴻志農場見到了余宇,高高壯壯的個子,被太陽曬得黝黑的皮膚,在余宇的果園里,他檢查完翠冠梨的狀況后,又進入一片綠油油的西瓜地里為西瓜“翻身”。再過20來天,西瓜和翠冠梨都要大量上市,余宇說,自己種的水果根本不愁銷路,僅20畝西瓜上市后就可為他帶來6萬元以上的純收入。
2011年6月,余宇從四川司法警官學院偵查技術專業畢業后參加全國統考,考上了外地的公務員。2013年回家過年,看到村里以前的泥濘小路變成了機耕道,土瓦房變成了樓房,村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青壯年長期外出務工,村里基本都是老人小孩,全村也沒有一個像樣的產業能夠帶動百姓增收致富,余宇決定自己應該“為家鄉做點什么”。
經過思量,余宇決定搞生豬養殖。2014年4月,他租用高坪鎮倒流溪村5組、7組土地500余畝,籌集資金300萬元注冊了蓬溪縣鴻志農牧有限公司,并建立了鴻志農場,修建豬舍、種植果樹,致力于發展生豬和水果。如今,通過2年多的發展,余宇的農場年出欄生豬達1100頭,年產值達350余萬元以上。
通過積極溝通,公司還和高金、南大兩家本土企業簽訂了合同,95%的生豬銷往高金和南大。“下半年,還將進購一批下崽的母豬,年出欄生豬可達到1800頭以上;在水果方面,我現在重新引進了品質更好的翠冠梨,將更受市場歡迎。”余宇說。
他帶領村民致富 還讓村民用上清潔能源
“干半年、耍半年,不僅能掙工資還能照顧家庭。”村民李大爺在余宇的果園務工,剪剪枝、為水果掛袋,每月工資有近1400元收入,對于余宇的返鄉創業,李大爺很是贊譽。
個人致富后,余宇的農場吸納周邊農戶發展水果種植約300畝,并為農戶免費提供技術指導;他還興建了1口大型沼氣池,提供周邊50余農戶的日常生活用氣,使他們用上了清潔能源。“采取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生豬糞便既可以發酵產生沼氣,還可以沼液灌溉果樹,真正實現了生態無污染。”余宇說。
余宇告訴記者,自己的愛人還在淘寶上開了網店,他們種植的水果通過網店大量銷往省內外。“現在只等部門文件批下來,接下來我計劃進行豬肉產品深加工,如制作優質香腸、臘肉等,讓產業鏈更長。”說到公司的未來規劃,余宇眼中閃現著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