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飼料真的會大漲價嗎?

   日期:2016-06-0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232    評論:0    

最近幾天網上流傳著一篇《原料價格上漲,飼料6月將迎來第二輪漲價》的文章,微信上很多業務員大量轉發,可謂嘆為觀止。這篇文章主要是從原料的角度去分析,而忽略了一些其它的因素,在這里我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那么,飼料真的會迎來第二次大漲價嗎?恐怕沒有那么簡單。

  一、原料漲價壓力的確存在,但壓力值不同

  從部分飼料原料開始進入上升通路開始,至今的確漲了很多,但壓力并非無法承受。網上有一段話被大量轉發:

  “6月4日與4月10日相比:

  豆粕每噸上漲700元;

  棉粕上漲每噸650元,

  玉米每噸上漲460元;

  魚粉每噸上漲2000元;

  豆油每噸上漲1500元

  進口DDGS上漲600元;

  面粉每噸上漲600元;

  米糠每噸上漲600元;

  麩皮每噸上漲400元;

  各種維生素每噸上漲23000元……

  原料漲價的速度遠遠超過飼料漲價的速度,請問不漲價的飼料你敢用么?”

  這段話表面上看起來有道理,其實很難經得起推敲:飼料原料漲價,并不代表飼料產品一定會漲價,不同企業的不同采購方式以及對原料行情的判斷和行動,決定了原料成本。

  我們把時間倒回去年下半年,玉米大跌的時候。我想問一下大家,玉米大跌的時候,飼料是否應該同步降價?回答是:“不一定!”事實上,去年玉米大跌,我早在8月16日就向謀易咨詢所有合作伙伴連夜發出《工作建議書》提醒玉米有大幅下降的風險,建議大家采取相應的采購和營銷措施。9月份在“謀易智造”微信公眾號上進行了公開發表。

  在連續8年玉米一直緊缺和上漲的情況下,我的建議沒有得到足夠的認知和重視,大企業沒有及時拋庫存,成本居高不下,而小企業由于資金有限,又不炒期貨,反而可以享受到玉米價格迅速下跌帶來的紅利。在近幾年,出現了這種情況:原料下跌時大企業成本高,反之,原料上漲,而小企業則壓力大。

  這次原料大漲也一樣,謀易咨詢在5月8日上午9時向所有合作單位發出“[重要提示:謀易咨詢各合作單位]美豆的基本面已經發生了變化,美盤已經正式進入天氣市,現做風險預警:每一次回調都是采購點,豆粕有突破3000的可能性。”

  事實上,多家大型集團企業已經鎖定了全年中絕大部分用量,且價格不會高于2600,同樣,還有一些企業沒有沒有抓住這個機會,原料的壓力自然就很大。

  二、價格還與營銷策略緊密相關

  對于那些銷量下滑較快,或急于想利用價格杠桿吃進別人客戶的企業來說,別人漲價我不漲則是一種有效的營銷策略。事實上,在第一波漲價潮中,國內某號稱第一的豬料企業價格不升反降,正是基于這種考慮,也的確收到了預期效果。

  再次強調,原料現價不代表企業的原料成本價,現價漲,自然不代表企業的原料成本漲,而能抓住采購機會,利用期貨點價的,反而能獲得營銷及價格上的主動權。

  前幾天,多家區域性飼料巨頭開始電話溝通,希望區域內各主流企業在漲價問題上步調一致,但溝通的結果是并未達成共識,很多企業自然不會貿然漲價成為出頭鳥。目前第二輪開始漲價的企業多是小企業和沒有抓住機會期貨點價的大企業。

  近幾日,綿陽雙胞胎已經率先通知漲價,自2016年6月6日,所有濃縮料上漲250元/噸;小豬料和中豬料分別上漲75元/噸。但這并不代表雙胞胎的漲價會直接觸發所有公司上漲,是否上漲,還是要看原料和銷售的雙重壓力是否重合。

  三、豬價高位,有承受漲價的空間

  一方面,的確部分企業沒有抓住采購機會,成本較高,有漲價的壓力,另一方面,超過10元/斤的豬價也給漲價提供了一定的空間。現在,自繁自養的肥豬一頭有上千元的利潤,而一噸飼料則賺不了多少。如果是豬價低,飼料企業會喊出“共渡難關”的口號不敢漲價,而豬價高企,則令當別論了,每噸全價飼料漲個100元,對于一頭豬來說,不過是幾十元的成本上漲,還是可以接受的。這也是飼料企業有漲價沖動的重要原因。但今天已經不是多年前了,飼料產品漲價不是根據原料水漲船高,而是要看競爭對手的臉色。作為生產資料,飼料的價格不是成本決定的,而是(飼料企業的)平均成本和市場話語權決定的,更是供需關系決定的。現在鋼廠都在虧損,一噸鋼的價格還不如一噸純凈水的售價,又有哪家鋼企敢率先漲價?

  四、還是在制造漲價預期上

  當然,有錢不賺是傻瓜。豬價高企、原料上漲、成本壓力大,這些都是漲價的最好理由,養殖場亦可以理解。但第二輪漲價現在還是停留在輿論造勢當中,還沒有哪些企業敢率先出頭,都在等別人漲價自己再決定是否跟隨。

  有人說雙胞胎豬料年銷售幾百萬噸,它不是已經宣布上漲了嗎?好,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首先,第一輪漲價的時候,雙胞胎反而降價,這一升一降,就相差了100多元/噸,本來這100多元還是可以承受的,但原料繼續上漲,則很難承受。假定近期雙胞胎每月的銷量有70萬噸,則每噸漲價75元就會帶來近5000萬元的新增收入,還是很值得動心的。

  五、下一步原料走勢如何?

  關于豆粕這玩意,中國本來就已經沒了話語權,絕大部分要依賴進口,而前段時間,豆粕又的確價格太低。現在,首先是南美的天氣造成的影響。巴西、阿根廷、烏拉圭三個南美國家是我國進口大豆的主要來源國,有機構預測南美今年大豆減產約1000萬噸。南美供應量下降,美國就有了更多的主動權,對于有能力操縱價格的美豆來說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下一步豆粕趨勢如何還需進一步觀察。

  而玉米大家則無需擔心,中國玉米庫存已達歷史高位,壓力非常大,去庫存正是政府頭疼的事情,供需關系沒有發生根本變化,玉米上漲的概率幾乎不存在。

  六、結語

  總之,影響飼料企業是否做出漲價的因素已經很多。有養殖場利潤較高的原因,也有原料上漲帶來的壓力,但最大的壓力不是這個,而是企業面臨能否生存的問題。

  目前,飼料企業數量僅剩6700家左右,在白熱化的競爭態勢下,是利潤重要?還是生死重要?我想,在洗牌的關鍵時期,誰在場上打牌,都不會輕易出牌。最終是否會形成第二輪漲價潮,目前還沒有蓋棺定論。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