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定區繼續堅持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農業科技創新為驅動,以增加馬鈴薯有效供給為目標,積極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廣泛參與、農機農藝深度融合、資源要素高效利用、生產生態相互協調的生產模式,馬鈴薯產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全力打造西北地區馬鈴薯綠色增產模式攻關典型示范。
突出綠色增產。按照高產高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戰略謀劃,在攻關技術瓶頸、集成推廣高產高效技術,促進增產豐產的同時,推進節水、節肥、節藥,保護耕地,節約資源,實現科技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時,以旱作區為核心,組織開展重大技術集成和重點模式攻關,以重點鄉(鎮)、種薯企業、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為核心,打破行政區劃,整體推進西北旱作馬鈴薯的增產模式攻關和示范。
重視品種布局。該區在品種區域化布局上,突出淀粉加工型、全粉加工型等馬鈴薯主糧化品種,兼顧鮮食菜用品種,并根據市場變化不斷優化品種布局。同時,不斷推進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的有機結合和集成配套,強化農情信息和病蟲監測等物聯網建設應用,提升馬鈴薯生產標準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
注重機制創新。加快建立產學研、農科教協同攻關新機制,扶持發展專業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種植,大力推行“技術統一、物資統供、病害統防”的新型技術服務方式,提高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和社會化服務水平。
整合項目資源。整合旱作農業、旱澇保收、財政高標準農田建設、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高效農田節水、配方施肥、土壤培肥、病蟲害防治等項目資源,協同促進馬鈴薯高產創建和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擴大馬鈴薯規模化生產、標準化栽培、機械化操作、產業化管理的示范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