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各族自治縣平班鎮移民安置點巖來斯屯的韋尚華,在村民眼里是個“不務正業”的農民,當大伙拿到安置款忙著蓋樓或外出打工時,他卻帶著錢去“周游列國”,還經常跑到城里去考察。如今,韋尚華“學成歸來”,種的西貢蕉暢銷多地,多個大超市的采購商趕來搶購……
近日,記者去采訪時,韋尚華又準備去參加政府組織的電商培訓,他準備在網絡銷售這塊再大賺一筆。
1
“海歸農民”找到了致富路
巖來斯屯人與西貢蕉結緣,是因為屯里有一名“海歸農民”韋尚華。
韋尚華是天生橋電站的庫區移民,今年56歲。幾年前,他與其他25戶移民一起,搬遷到縣城附近的巖來斯屯。初來乍到,人們紛紛外出打工,或蓋樓置地,韋尚華揣著幾十萬元積蓄,卻于2008年跑到東南亞、甚至印度洋沿岸的一些國家去考察學習農業。
一年時間里,他去了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甚至到了孟加拉國和印度。“我就是想看看哪個國家什么作物種得好,然后考慮能不能引進到我們屯里”。后來,他又到南寧、廣州、深圳等城市,進大超市、逛菜市場。經過考察,他發現城里人在吃的方面比較講究,特別是綠色環保的農產品,賣得特火。
跑的地方多了,韋尚華的眼界開闊了,思路也清晰了。回到家之后,他決定種植西貢蕉。“這種香蕉在越南、泰國種植的比較多,產量也比較穩定。”最主要的是,韋尚華發現,西貢蕉生長需要的條件,在隆林基本可以滿足。
2
巧用網絡打開市場
說干就干,一開始,韋尚華種了一點點。眼看掛果了,韋尚華十分開心,在路邊擺攤、去縣城銷售,雖然賣的價位與當地香蕉相同,可一天也只能銷售出去數百斤。后來,他聯系了廣州、深圳等地的收購商,但人家說,你的香蕉品質是不錯,但種植不成規模,產量太少,跑那么遠進這點貨劃不來。
于是,韋尚華決定擴大種植規模。他雇人幫忙,3年時間將種植面積擴展到53公頃,還動員屯里其他村民一起種。但一開始,沒幾個人敢跟風一起種。
韋尚華義無反顧,決定自己先吃螃蟹。經過兩年的培育,53公頃西貢蕉相繼掛果,收果200萬公斤。
香蕉豐收了,問題來了。這些香蕉若全部在當地賣,根本沒有這么大的消費市場。
就在人們擔心時,韋尚華卻忙碌起來,只見他每天電話不斷,過了沒多久,外地收購商便蜂擁而來,將所有香蕉搶購一空,家里連留著吃的一點“存貨”也被搬走了。
人們羨慕地看著韋尚華數著一大疊貨款,才知道他通過網絡發布的信息起了作用。
看到韋尚華賺了錢,種西貢蕉的人立刻多了起來,人們紛紛來他家取經。
如今,以巖來斯屯為核心的種植區就種了200多公頃西貢蕉,全縣種植面積達2000公頃。
3
打算依托電商再尋商機
西貢蕉豐收,韋尚華卻有了新打算。去年“五一”,他飛往農業大省山東,學習現代農業管理模式。看了煙臺的蘋果產業后,他深有感觸,思路也更明晰。
“要做個好農民,關鍵是知道城里人要什么,自己能提供什么”。利用網絡解決產品銷路問題,只是韋尚華計劃中的第一步。去年夏天,他將自己種植的西貢蕉送進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檢驗室,取得了無農藥殘留的鑒定結果后,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申請了注冊商標。
“自從注冊了商標后,我們隆林的西貢蕉已經賣往廣州、深圳的大超市。”說起這個,韋尚華一臉的得意。
為了發展西貢蕉種植業,當地政府也大力支持。農業部門舉辦技術培訓班,商務、郵政部門則聯手舉行電商進村培訓,為村民解決后顧之憂。如今,西貢蕉種植已讓隆林不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韋尚華,星期一在鎮里開辦電子商務培訓班,你要去參加哦。”5月13日,記者采訪時,平班鎮黨委書記劉軍前來發通知,當面邀請他,韋尚華滿口答應。
“批發給收購商,價格是每公斤3.6元,而通過網絡零售,每公斤可賣10元以上。”韋尚華說,去年底開始進行的電商銷售嘗試,讓他看到了更廣闊的前景。
據了解,隆林的香蕉種植戶正打算依托合作社建一個冷庫,將西貢蕉的保鮮期延長一個月再銷售,這樣一來,供貨會更穩定,售價也會看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