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似有一雙正常人的大眼睛,但看人看物都是一片模糊,當地人說他是“睜眼瞎”。然而,在他的果蔬基地,哪塊地、哪個大棚種著什么樣的水果蔬菜,他卻指認得一清二楚。田間的管理、施肥、捆綁枝條等活,他還能摸著做。僅用兩年多時間,他就“摸”出一個種養結合的果蔬基地,走上了致富路。2015年他建立的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被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表彰為“重慶市農民合作社示范社”,被黔江區表彰為“優秀專業合作社”。他叫郭德祥。
今年45歲的郭德祥,是黔江區石會鎮人。初中畢業后,他開始學做木材生意,一做就是20多年,直到2009年雙眼出現異常,才歇下來,被醫院確診為“青光眼”。治療先后花去10余萬元,視力仍沒恢復。現左眼失去視力,右眼看什么都模糊,被鑒定為“視力(盲)二級殘疾”。
郭德祥有一個年近九旬的父親,兩個孩子一個上高中、一個上初中,他又長期服藥,一家人就靠妻子胡明月在餐館打工維持生活。為了改善一家人的生活,2013年秋,胡明月攙扶著郭德祥回到娘家馬喇鎮官莊村二組,建起240畝的果蔬基地。
哪塊地沒施肥、哪塊地蔬菜可采收,郭德祥都是靠手摸。甚至工人整理苗床沒整平,他都感受得出。給果樹或蔬菜施肥的手頭活,他也能做。
從種蔬菜開始,郭德祥每年喂養2000只土雞,雞糞全用于蔬菜的底肥。2014年,郭德祥種植了15個蔬菜品種,當年純收入達40余萬元,成立了果蔬種植股份專業合作社。
在郭德祥的果蔬基地,長年請了一個技術人員、11個工人。其中,有6人都是當地肢體殘疾的村民。他還結合黔江精準扶貧工作,幫扶官莊村25戶殘疾家庭,每戶免費送3畝地蔬菜種子,待蔬菜成熟,免費運進城里銷售。
區殘聯了解到郭德祥不僅自己創業致富,還帶動全村30多戶殘疾人家庭增收,對郭德祥創業善舉大加贊賞。為鼓勵郭德祥創業的積極性,區殘聯在全面落實黔江精準扶貧工作的同時,積極為其爭取政策和資金的幫扶,牽頭與區農委、區扶貧辦、區財政局等單位,把郭德祥作為殘疾人創業典型,幫助擴建基地,使其做大做強。
去年,郭德祥在這些部門的幫扶下,擴建了100個大棚。目前,基地蔬菜種植規模達到240畝,水果達到150畝。為方便其勞作,馬喇鎮政府出資為他基地附近架了一座便民橋。
“我這大棚里栽有葡萄、火龍果、西瓜等,預計今年葡萄可收入20萬元、西瓜10萬元、蔬菜50萬元。”郭德祥很自信地說。
經過兩年多時間的打拼,郭德祥靠雙手“摸”出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不僅為子女讀大學創造了條件,還實現了殘疾人家庭有車有房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