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有公租自行車;買菜新增了蔬菜超市;晚間,胡同小巷的路燈亮起來了……今年是密云“縣改區”頭一年,密云區委區政府密集出臺多項便民舉措,努力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走在密云街頭,你會發現,這座遠郊新城的城市味兒如今是越來越濃了。
早晨8點,密云鼓樓街道開園社區居民周鳳霞像往常一樣出門買菜。不過不是到農貿市場,而是樓下新開張的“蔬菜超市”。說是超市,實際上是一個以廂式貨車為載體的流動售菜車。約20平方米的車廂內整齊擺放著100多種時令蔬菜、水果和各種各樣的農副產品。車廂外掛著的電子顯示屏上滾動發布各種時令果蔬的價格。什么菜當天什么價,居民往屏幕上瞄一眼,就了解得清清楚楚。
“過去買菜,要么去農貿市場,要么去附近的超市,走路得10多分鐘。現在,好!下樓5分鐘就能買上菜。”周大姐說。更讓她覺得劃算的是,這地方賣的蔬菜新鮮,價格也不貴。“每斤菜要比周邊別的地方便宜幾毛錢。”
這家車載“蔬菜超市”自開業以來,每家店日均人流量超過200人次,銷售額4000元左右。
像開園社區一樣,密云城區有多個小區存在買菜難問題。今年密云區新城精細化管理的頭一個重點項目,就是解決群眾的菜籃子問題。區委區政府對可利用的資源進行了整合,或是因地制宜,把“下崗”的鍋爐房改建成菜店;或是整頓自由市場,規范小商販經營車載“蔬菜超市”,對于特殊群體,蔬菜超市經營者還可以上門送菜。截至目前,全區共發展蔬菜零售網點292家。所有零售網點蔬菜實行統一采購配送,居民走路5分鐘就能買到質優、價廉、新鮮的蔬菜。
提升密云城市環境,是新城精細化管理的另一個“重頭戲”。以密云的鼓樓東西大街為例,過去這條街兩側,商家的攤位占了大半條街。“別說車輛,就是騎個自行車走起來都覺得擠不過來擠不過去的。”附近果園街道興云社區的居民李振友告訴記者,就在不久前,鼓樓東西大街上新安裝了護欄。有護欄阻隔后,人車分流,道路秩序變好了,車輛亂停亂放、占道經營的現象也明顯減少。
讓李振友感覺到變化明顯的不僅是道路,還有小區的“亮度”。“過去,小區里的路燈比較暗,而且離得也遠。有的地段晚上就是黑燈瞎火的,出門得特別當心。今年,路燈統一進行了改造,還新增加了好幾盞,晚上出門亮堂多了。”
隨著密云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推進,這類變化越來越多。密云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密云城區主要道路已經安裝中央護欄1800米,機非隔離護欄900米,步道護欄1000米;在興盛北街、富帛路等24條胡同、街道安裝路燈174盞,在白檀等18個社區新裝路燈620盞,修復路燈298盞……
日漸完善的還有城市的交通網絡。為方便群眾出行,從今年3月1日起,密云區首次開通了晚班公交車,密1路、密7路兩條線路末班時間從18:30延長到21:00后,大大方便了城區下夜班的居民。
和北京主要城區一樣,公租自行車在密云新城里隨處可見。2500輛自行車分80個站點布局在城區里,主要分布在居住區、商業區、政府機關、學校、醫院、休閑廣場六大人流密集功能區,解決市民上班、辦事、購物、旅游等最后1至3公里的出行需求,1小時內完全免費。
除上述城區精細化管理措施,密云區今年還在改善群眾生活環境、擴大基本公共服務、方便群眾出行等5個方面,推出了30項為群眾擬辦的重要實事,目前都在順利推進中。密云居民將會享受到越來越多的生活便利。